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咪咕公版·两晋南北朝史
  4. 第五节 后燕后秦之兴

第五节 后燕后秦之兴(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捷,刘牢之克谯城。(见第三章第三节。)明年,正月,桓冲使将伐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克之。(新城,见第五章第六节。魏兴,见第三章第六节。上庸,见第三章第三节。)二月,冲卒。荆、江二州并缺。论以谢玄勋望,宜以授之。谢安恐为朝廷所疑;又惧桓氏失职;又虑桓石虔骁猛,居形胜之地,终或难制。乃以桓石民为荆州,移豫州刺史桓伊刺江州,(伊宣。)而以石虔为豫州。四月,竟陵大守赵统伐襄,克之。(竟陵,见第三章第九节。襄,见第三章第四节。)朝以谢玄为前锋都督,率桓石虔径造涡、颍,经略旧都。玄次邳,(见第三章第三节。)苻徐州刺史赵迁弃彭城奔还,(彭城,见第五章第四节。)玄据之。遣参军刘袭攻兖州刺史张崇于鄄城,克之。(九月。鄄城,见第三章第四节。)伐青州。遣淮陵大守素向广固,(淮陵,汉县,晋置郡,在今安徽盱眙县西北。广固,见第四章第二节。)降刺史苻朗。(十月。)又伐冀州。遣刘牢之、济北大守丁匡据碻磝;(济北,见第五章第六节。碻磝,城名,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济大守郭满据台;(《晋志》,兖州有济郡,实济郡之调。《宋志》云:晋惠帝分陈留为济郡,则《晋志》阙之。郡当治济县,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台,城名,今河南县。)奋武将军颜雄渡河立营。(此据《谢玄传》。《本纪》及《载记》作颜肱。)苻丕遣将桑据屯黎,玄命刘袭袭据,走之。丕惧,乃遣弟就与参军焦逵请救于玄。丕书称“假途求粮,还赴国难。须军援既接,以邺与之。若西路不通,安陷没,请率所领,保守邺城。”文降而已。逵与参军姜让,密说杨膺:“正书为表。若王师至而丕不从,可缚与之。”膺素轻丕,自以力能之,乃改书而遣逵等。玄许之。馈丕米二千斛。遣晋陵大守滕恬之守黎。(晋陵,见第四章第三节。)三魏皆降。(三魏,见第二章第二节。)时桓石虔以母忧去职,朱序为豫州刺史。(之战,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玄令序镇梁国,(见第二章第三节。)自住彭城,北固河上,西援洛。朝议以征役既久,宜置戍而还,使玄还镇淮,(见第四章第二节。)序镇寿。(见第三章第四节。)慕容垂谓其弟范王德曰:“苻丕,吾纵之不能去,方引晋师,规固邺都,不可置也。”师又攻邺,而开其西奔之路。焦逵至,朝廷征丕任,然后师。逵固陈丕款诚无贰,并宣杨膺之意。乃遣刘牢之等率众二万,陆运漕救邺。牢之至

安二百余里,引归。时苻晖率洛、陕城之众七万,归于安。(陕城,见第一节。)使苻方戍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晖兵五万,使距冲。以苻琳为后继。晖败绩。又以尚书姜宇为前将军,与琳率众三万,击冲于灞上。(见第五章第六节。)为冲所败。冲遂据阿房城。(亦称阿城,在安西北。)十二月,僭即皇帝位。安。慕容垂攻邺,其郛。苻丕固守中城。垂堑而围之。分遣老弱,于魏郡乡筑新兴城,以置辎重。(乡,魏县,今河北乡县西。)壅漳邺。丕粮竭,无草,削松木而之。而翟斌求为尚书令,垂弗许,斌怒,密应丕,使丁零决防溃。事,垂诛之。(《通鉴》:并诛其弟檀、。)斌兄真,率其众,北走邯郸。(见第四章第二节。)引兵向邺,与丕为外之势。垂令其大宝及隆击破之。真自邯郸北走。慕容楷追之,战于邑,(《十六国疆域志》谓即梁国之邑县,案邑县故城,在今江苏砀山县,东乡方不合,恐非。)为真所败。真遂屯于承营。(《通鉴》云:真北趋中山,屯于承营,则其地当在中山。中山,见第四章第二节。)垂谓诸将曰:“苻丕穷寇,必死守不降。丁零叛扰,乃我心腹之患。吾迁师,开其逸路。”于是引师去邺,北屯新城。丕始西问,知苻叡等丧败,安危。乃遣其平大守邵兴,率骑一千,将北引重合侯苻谟、邑侯苻亮、阜城侯苻定于常山;(见第三章第四节。)固安侯苻鉴、中山大守王兖于中山;以为己援。垂遣张崇要兴,获之。丕又遣其参军封孚,西引张蚝及并州刺史王腾于晋。(见第三章第四节。)蚝、腾以众寡不赴。丕退路穷。谋于群僚。司杨膺唱归顺之计。丕犹未从。会黎为王师所克,乃变计。(黎,见第五章第三节。)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