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咪咕公版·两晋南北朝史
  4. 第三节 明帝诛翦高武子孙

第三节 明帝诛翦高武子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齐明帝萧鸾(452—498)是南朝齐的第五任皇帝,494—498年在位。萧鸾即位前后,为了篡夺和保持帝位,曾大杀宗室。

《南史·齐武帝诸传》曰:帝、武帝,为诸王置典签帅,一方之事,悉以委之。每至觐接,辄留心顾问。刺史行事之恶,系于典签之。莫不折节推奉,恒虑弗及。于是威行州,权重蕃君。武陵王晔为江州,烈直不可忤,典签赵渥之曰:“今郡易刺史。”及见武帝,相诬,晔遂免还。南海王罕戍琅邪,(此系南琅邪,治白,见《齐书·本传》。白,见第九章第三节。)暂游东堂,典签姜秀不许而止。还,泣谓母曰:“儿移五步亦不得,与囚何异?”秀后辄取罕屐伞、饮等,供其儿昏,武帝知之,鞭二百,系尚方,然而擅命不改。邵陵王贞尝求熊白,厨人答典签不在,不敢与。西明,送书参侍读鲍僎病,典签吴修之不许,曰:“应谘行事,”乃止。言行举动,不得自专。征求衣,必须谘访。永明中,东王响杀行事刘寅等,武帝闻之,谓群臣曰:“响遂反。”僧静大言曰:“诸王都自应反,岂惟东?”武帝问其故。答曰:“天王无罪,而一时被囚。(天王,释见上节。)取一藕、一杯浆,皆谘签帅,不在则竟日忍渴。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竟陵王良尝问众曰:“士大夫何意诣签帅?”参军范云答曰:“诣史以皆无益,诣签帅便有倍本之价,不诣谓何?”良有愧。及明帝诛异己者,诸王见害,悉典签所杀,竟无一人相抗。又《恩幸传》曰:故事,府州论事,皆签前直叙所论之事,后云谨签,日月又云某官某签,故府州置典签以典之。本五品吏,宋初改为士职。宋氏晚运,多以幼少皇为方镇,时主皆以亲近左右领典签,典签之权稍重。大明、泰始,王临蕃,素族镇,莫不皆教命,刺史不得专其任也。宗悫为豫州,吴喜公为典签。悫刑政所施,喜公每多违执。悫大怒曰:“宗悫年将六十,为国竭命,政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复与典签共临。”喜公稽颡血,乃止。自此以后,权寄弥隆。典签递互还都,一岁数反,时主辄与间言,访以方事。刺史行事之恶,系于典签之。莫不折节推奉,恒虑不及。于是威行州郡,权重蕃君。刘济、柯孟孙等慝发,虽即显戮,而权任之重不异。明帝辅政知之,始制诸州急事,宜密有所论,不得遣典签还都,而典签之任轻矣。案《萧谌传》言:谌回附明帝,劝行废立,密召诸王典签约语之,不许诸王外接人,谌亲要日久,众皆惮而从之。然则明帝之翦戮诸王,外皆得典签之力,故能知其弊,而思所以渐戢之也。众建亲戚,不过藉作屏藩,至于以幼小莅之,则其权不得不更有所寄;即大而昏愚者,亦何独不然;于是本意失而更滋他祸矣。私天之制,亦何一而可哉?吴喜公即吴喜,其人饶权略,亦有武,而已不能制一衰迟之宗悫,果有桀骜擅土者,典签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曰:“我及司徒诸儿皆不、武孙日大。”永泰元年,上疾甚,绝而复苏,于是诛岳等。延兴、建武中,凡三诛诸王,每一行事,明帝辄先烧香,呜咽涕泣,众以此辄知其夜当杀戮也。岳死时年十四。司徒,胡三省曰:指帝弟安陆昭王缅。)西文,(武帝第十七。年十四。)衡峻,(武帝第十八。年十四。)南康王琳,(武帝第十九。年十四。)永珉,(武帝第二十,明帝以继衡元王为孙。年十四。)湘东王建,(武帝第二十一。年十三。)南郡王夏,(武帝第二十三。年七岁。)陵王昭秀,(文惠大第三。年十六。)桂王昭粲,(文惠大第四。年八岁。)于是、武之孙尽矣。(帝十九男:武帝外,豫章文献王嶷、临川献王映、沙威王晃、安成恭王暠、始兴简王鉴,皆没于永明世。第九、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七皇皆早亡。其至郁林世者,惟武陵昭王晔殁于隆昌元年,系善终。余皆为明帝所杀。武帝二十三男:文惠大、竟陵王良、鱼复侯响,事已见前。第六、第十二、第十五、第廿二皇早亡。余亦皆为明帝所杀。文惠大,郁林、海陵外,即昭秀、昭粲也。王鸣盛曰:通计帝之孙及曾孙三世,为明帝所杀者凡二十九人,而其之见于史者,独有铉之二,其实所杀必不止此数,当以其幼稚而略之也。)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