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卿意何如?”庆对曰:“荆州地非要害,众又寡弱,外迫梁境,拒
党,危亡是惧,宁足以固鸿基?”帝
纳之。合此三者观之,
见当日西行实非良图,然舍此又无他策。《北史·斛斯椿传》云:帝以椿为前驱大都督。椿因奏请率
骑二千,夜渡河掩其劳弊。帝始然之。黄门侍郎杨宽曰:“
以臣伐君,何所不至?今假兵于人,恐生他变。今度河,万一有功,是灭一
,生一
矣。”帝遂敕椿停行。椿叹曰:“顷荧惑
南斗。今上信左右间搆,不用吾计,岂天
乎?”此非实录。孝武与椿,相信有素,何至临时,更生疑忌?椿即掩击克捷,亦岂能遽为
?《周书·文帝纪》云:齐神武稍
京邑,魏帝亲总六军,屯于河桥,令左卫元斌之、领军斛斯椿镇武牢,遣使告大祖。大祖谓左右曰:“
数日行八九百里,晓兵者所忌,正须乘便击之,而主上以万乘之重,不能决战,方缘津据守。且
河万里,捍御为难,若一
得度,大事去矣。”此乃附会之谈。决战须视兵力,岂能藉万乘之空名徼幸?
之役,晋惠帝独非万乘乎?战而不捷,则并关西亦不可得至矣。孝武当日,前驱之师,无不迎降、奔北者,人心士气,亦既可知,岂能徼幸于一捷?决战尚不可恃,况以二千骑掩袭?即获小胜,又何裨于大局邪?《北史·魏宗室传》:常山王遵之曾孙毗,武帝少亲之。及即位,
必陪乘,
于卧
。帝与齐神武有隙,议者各有异同,惟毗数人,以关中帝王桑梓,殷勤叩
请西
。策功论赏,与领军斛斯椿等十三人为首。然则劝
关者,椿固十三之一也。事势所限,虽有善者,亦如之何哉?以为由于元斌之之一言,则愈疏矣。
孝武帝之征兵于西也,宇文泰令前秦州刺史骆超,率骑一千赴洛,而传檄方镇,罪状
。七月,泰发自
平。前军至于弘农,(见第二章第二节。)
稍
京邑,泰又以赵贵为别
行台,自蒲坂济,趋并州;遣大都督李贤将轻骑一千赴洛。是月,孝武帝自洛
率轻骑
关。
洛
,以清河王亶为大司
,居尚书
舍,承制决事。(亶,孝文
清河文献王怿之
。)
归至弘农。初北地三原人
鸿宾,(北地,见第二章第二节。三原,见第五章第六节。)世为豪右。与兄遐,共起兵以拒萧宝夤。明帝改北地郡为北雍州,以鸿宾为刺史;改三原县为建中郡;以旌其兄弟。孝武与
隙,令鸿宾镇潼关,为西
之寄。九月,
攻潼关,克之,执鸿宾。(至并州,以忧恚卒。)命
史薛瑜守之。(此从《北齐书》。《周书·大祖纪》作薛瑾,《北史》同。)大都督库狄温守封陵。(见第八章第七节。)于蒲津西岸筑城,以守华州,以薛绍宗为刺史。使
昂行豫州事。还至洛
,立清河世
善见,亶之世
。是为孝静帝。(时年十一。)魏于是分为东西。
以孝武既西,恐
崤、陕;洛
复在河外,接连梁境;北向晋
,形势不能相接;乃议迁邺。诏
三日便发。四十万
,狼狈就
。
留洛
分毕,乃还晋
。自是军国政务,皆归相府已。孝武帝至关中,闰十二月,见弑,立南
王宝炬,(见第七节。)是为西魏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