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士传》:梁武践阼,征何胤不至,乃敕胤曰:“卿门徒中,经明行修,厥数有几?且
瞻彼堂堂,置此周行,便可
以
《齐书·礼志》云:建元四年,正月,诏立国学。(亦见《本纪》。《王逡之传》云:国学久废,建元二年,逡之先上表立学,转国博士。《张绪传》:建元四年,立国
学,以绪为大常卿,领国
祭酒。)置学生百五十人。其有位乐
者五十人。生年十五以上,二十以还。取王公已
至三将、著作郎、廷尉正、大
舍人、领、护诸府司
、谘议经除敕者、诸州别驾、治中等见居官及罢散者
孙。悉取家去都二千里为限。大祖崩乃止。(《武帝纪》:建元四年,九月,丁巳,以国哀故罢国
学。《百官志》云:其夏国讳废学。)永明三年,正月,诏立学。(亦见《纪》。)创立堂宇。召公卿
弟及员外之胤。凡置生二百人。建武四年,正月,诏立学。永泰元年,东昏侯即位,尚书符依永明旧事废学。领国
助教曹思文表言:“先代不以国讳废学,永明以无大
故废,非古典。”案建武四年诏言:“往因时康,崇建庠序,屯虞荐有,权从省废,讴诵寂寥,倏移年稔。”则其废,似不以无大
也。总明观以永明三年省,然是岁又于王俭宅开学士馆。悉以四
充俭家。又诏俭以家为府。四年,以本官领吏
,犹十日一还学,监视诸生焉。(《俭传》。)又竟陵王
良,尝表世祖,为刘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未及徙居,遇病卒。(《传》。)此亦宋世待周续之、雷次宗之意也。孔稚圭
于国学置律学助教,诏报从纳,而事不果行,已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宋书·礼志》云:宋祖受命,诏有司立学,未就而崩,大祖元嘉二十年,复立国学,二十七年废。案
祖诏立国学,事在永初三年正月,见《本纪》。其时学制已定,范泰尝上书论之,见本传。大祖诏建国学,事在元嘉十九年正月,是年十二月,诏言胄
始集,学业方兴,亦见《纪》;《何承天传》亦云,是年立国
学,以本官领国
博士;而《礼志》谓立学在二十年,盖师生集于十九年末,礼成于其翼年也。二十七年之罢,《纪》在三月,盖以军兴之故。《孝武帝纪》:大明五年,八月,诏来岁可修葺庠序,旌延国胄,而《礼志》不言其事,疑其实未有成。然则宋世国学修立,不及十年,可谓衰替。然其时于私家之能讲学者,为置生徒,隆其礼貌,加以资助,则其效或转在官学之上也。《隐逸传》:周续之,遁迹庐山。
祖践阼,召之,乃尽室俱
。上为开馆东郭外,招集生徒。乘舆降幸,并见诸生。续之素患风痹,不复堪讲,乃移病钟山。又《雷次宗传》:元嘉十五年,征至京师。开馆于
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余人。会稽朱膺之,颍川庾蔚之,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
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丹
尹何尚之立玄学,大
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车驾数幸次宗学馆,资给甚厚。此事《南史》
《本纪》,系元嘉十六年。《宋书·何尚之传》云:元嘉十三年,彭城王义康
以司徒左
史刘斌为丹
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
华,大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
来游。谓之南学。《南史》同。其立学不知究在何年也。其后国
学建,尚之遂领祭酒焉,亦见《传》。《明帝纪》:泰始六年,九月,立总明观,征学士以充之,置东观祭酒。《南史》云:置东观祭酒、访举各一人,举士二十人,分为儒、
、文、史、
五
学,言
者遂无其人,则其分
仍与元嘉同。《齐书·百官志》:泰始六年,以国学废,初置总明观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各十人,永明三年国学建省,尤可见孝武之兴国学,实未有成也。
前儒。《穀梁》小书,无俟两注。存麋略范,率由旧式。凡此诸议,并同雅论。惟《郑注》虚实,前代不嫌,意谓可安,仍旧立置。”大元立学,议由谢石,事见《晋书》本传及《宋书·礼志》。《宋书》载其疏辞,谓上于大元元年,元疑九形近而误,故有“皇威遐震,戎车方静”之语。(淝之战在八年。)石之死,范弘之议谥,
致贬损,而卒援是为恕辞,则晋人颇重其事。然《宋书·礼志》谓其品课无章,士君
耻与其列,则其实效,亦未可睹也。晋人立学,专
以化贵胄。故晋初傅玄上疏,病“汉、魏百官
弟,不修经艺而务
游。今圣明之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王导言:“人知士之贵由
存,则退而修其
,敦朴之业著,浮伪之竞息。”
邈言:“贵游之
,未必有斩将搴旗之才,亦未有从军征戎之役,不以盛年,讲肄
义,不亦可惜?”然粪墙朽木,素质已非,雕墁之功,云胡可就?其时特选公卿、二千石
弟为生,而祭酒殷茂言:“学建弥年,而功无可名。惮业避役,存者无几。或假托亲疾,真伪难知。声实浑
,莫此之甚。臣闻旧制,国
生皆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者混杂兰艾,遂令人
耻之。”则犹是来者皆为避役,
门
弟,耻非其
之旧也。(《宋书·礼志》。)《宋书·礼志》言:孝武立学,增造庙屋一百五十五间,而《五行志》言:大元十年正月,立国
学,学生多顽嚚,因风放火,焚房百余间。《晋志》略同。则立学未几,而所毁之屋,已侔于所造者三分之二矣。风纪败坏至此,其人尚可教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