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明于《易》、《书》、《三礼》,皆传郑氏,《
秋》则服氏。其《
诗》则
魏朝博陵刘献之。王弼之《易》,河南及青、齐之间多讲之,然师训甚寡。孔氏《古文尚书》,武平末,河间刘光伯、信都刘士元得费甝《义疏》,乃留意焉。《左传》,河外诸生,俱伏膺杜氏。河北有姚文安、秦
静,初学伏氏,后兼讲杜。以上所说,《北史》皆同,而又总括之曰:“江右:《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
慎,《尚书》、《周易》则郑康成。《诗》则并主于
公,《礼》则同遵于郑氏。”合诸说而观之,则今文之学,除《公羊》一经外皆亡;魏、晋新起之学,与汉世旧有之学,分
抗礼,而南偏于新,北偏于旧;至隋世统一之后,则北又
于南也。然不论何派,皆系经生之业,支离破碎,无益世务。较有思理之士,皆折而
于他途矣。《魏书·儒林传》:陈奇,常非
、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始著《孝经》、《论语》,颇传于世,为缙绅所称。奇后为游雅所陷,(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即由雅“赞扶
、郑”而奇非之也。《隋志》云:《诗》惟
、郑独立。又云:又有《业诗》,奉朝请业遵所注,立义多异,世所不行。又梁有《礼记》十二卷,业遵注,亡。此等无论其说善否,要为别有所见,或唐世啖助、赵匡之先驱。张雕虎之为人,颇有抱负,已见第十四章第四节。《北齐书·儒林传》:刘昼,撰《
才不遇传》三篇。皇建、大宁之朝,又频上书,言亦切直。多非世要,终不见收采。自谓博
奇才,言好矜大。每云:“使我数十卷书行于世,不易齐景之千驷也。
”《隋书·儒林传》:光,开皇初,
祖征山东义学之士,与张仲让、孔笼、窦士荣、张黑
、刘祖仁等俱至,并授大学博士,时人号为六儒。然皆鄙野无仪范,朝廷不之贵也。士荣寻病死。仲让未几告归乡里。著书十卷。自云:“此书若奏,我必为宰相。”又数言玄象事。州县列上其状,竟坐诛。孔笼、张黑
、刘祖仁未几亦被谴去,惟光独存。此等人或亦王通之
,然当时皆不之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