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者,相去绝远。舜之放尧,岂可云琐事?即卜梦妖怪相书,在迷信甚之世,亦岂以为琐事乎?邹
谈天,久成绝学。谁则闻之,而知其与大历相似?《周王游行》之诬,已见《先秦史》第八章第八节。此书《隋志》在起居注类,作《穆天
传》六卷。《注》云:“汲冢书,郭璞注。”大
即今日之本,盖无可疑。王隐云:《周王游行》,今谓之《穆天
传》,而今《晋书·束晳传》亦谓之《穆天
传》,则今《晋书》所据,实
隐书所据后也。然今《晋书·晳传》盛姬死事,尚不在《穆天
传》中,而今本不然,则今本又非作今《晋书》者之所见矣。亦可见造作者非一家也。晋初四
之分,特计藏庋之便,说已见前。汲冢书列于丁
者,盖以不可诠次,附诸四
之末,(实非列于丁
。)犹今编书目者,于四
之外,别立丛
耳。若如《隋志》之说,可撰次为十五
,则既能分别
居矣,何不分隶四
之中,而必别为一
?而
云多杂碎怪妄,不可纪知,又隐与王隐之说相合。则《隋志》此语,可信与否,亦正难言之也。要而观之,则自有汲冢得书之役,因之而作伪者非一家,随之而说其事者,亦非一人。有心之造作,益以无意之传讹,其说乃纷如
丝,弥不可理,真为荀勖、和峤所隶写,束晳、王
、王接所考论者,盖不知是否存十一于千百矣。然则以大
言之,汲冢书虽经
土,经隶写而整顿者,实无几
。惠怀
后,故简与写本全亡,传于世者,悉皆伪
,过江后人之所说,正与明代之伪本同也。《隋书·律历志》云:梁武帝时,犹有汲冢玉律。候气。此语之不足信,观
论诸古
而可知。又非特如此汲冢果曾得玉律,抑治乐者妄为此说以自张,亦正难言之矣。
《梁书·萧琛传》云:天监九年,为江夏大守。始琛在宣城,有北僧南度,惟赍一瓠芦,中有《汉书序传》。僧云:三辅旧老相传,以为班固真本。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以书饷鄱
王范。范乃献于东
。《刘之遴传》云:范得班固所上(《南史》作撰。)《汉书》真本,献之东
。皇大
令之遴与张缵、到溉、陆襄等参校异同。之遴
异状十事。其大略云:“案古本《汉书》,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字。又案古本《叙传》号为《中篇》,而今本称为《叙传》。又今本《叙传》载班彪行事,而古本云稚生彪,自有传。又今本《纪》及《表》、《志》、《列传》不相合为次,而古本相合为次,总成三十八卷。又今本《外戚》在《西域》后,古本《外戚》次《帝纪》
。又今本《
五
》、《文三王》、《景十三王》、《武五
》、《宣元六王》,杂在诸传秩中,古本诸王悉次《外戚》外,在《陈项传》前。又今本《韩彭英卢吴述》云:信惟饿隶,布实黥徒,越亦狗盗,芮尹江湖,云起龙骧,化为侯王。古本《述》云:淮
毅毅,杖剑周章,
之杰
,实惟彭、英,化为侯王,云起龙骧。又古本第三十七卷,解音释义,以助雅诂,而今本无此卷也。”案改外戚为后妃,以次帝纪,类聚诸王,以次后传,晋后乃有此例,显为后人所改。音义亦必后人所附。《韩彭英卢胡述》,盖不满旧文者改之。其事皆显而易见,而旧老相同,顾信为班固真本,当时论古者之无识,可见一斑矣。
《晋书·郭璞传》云:元帝初镇建业,王导令璞筮之。遇《咸》之《井》。璞曰:“东北郡县有武名者当铎,以著受命之符。西南郡县有
名者井当沸。”其后晋陵武
县人于田中得铜铎五枚。历
县中井沸,经日乃止。及帝为晋王,又使璞筮。遇《豫》之《睽》。璞曰:“会稽当
钟以告成功,上有勒铭,应在人家井泥中得之。”大兴初,剡县人果于井中得一钟,
七寸二分,
径四寸半。上有古文奇书十八字,云会稽岳命,余字时人莫识之。《齐书·陆澄传》云:竟陵王
良得古
,小
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单于以与苏武。”
良后详视
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梁书·刘显传》云:魏人献古
,有隐起字,无能识者,显案文读之,无有滞碍。考校年月,一字不差。
祖甚嘉焉。《南史·何承天传》云:张永尝开玄武湖,遇古冢。冢上得一铜斗,有柄。宋文帝以访朝士。承天曰:“此亡新威斗,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
。时三台居江左者,惟甄邯为大司徒,必邯之墓。”俄而永又启冢,
更得一斗,复有一石,铭大司徒甄邯之墓。《魏书·祖莹传》:孝昌中,于广平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
。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大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
。此等皆藉文字以辨古
,以时人识古字者之少,(见第一节。)其信否殊不可知也。藉
以考古事者,亦间有之。如《梁书·刘杳传》云:尝于沈约坐语及宗庙牺尊。约云:“郑玄答张逸,谓为凤皇尾娑娑然。今无复此
,则不依古。”杳曰:“此言未必可
。(《南史》作安。)古者樽彝皆刻木为鸟兽,凿
及背以
酒。顷魏世鲁郡地中得齐大夫
尾送女
,有牺尊,作牺
形。晋永嘉中,贼曹嶷于青州发齐景公冢,又得二樽,形亦为
象。二
皆古之遗
,知非虚也。”约大以为然。其一事也。其时发掘之事,皆
于偶然。其有意为之者,则多在古墓。汲冢即其最大者。齐文惠大
镇襄
时盗发古冢,陈时征北军人于丹徒发郗昙墓,亦其事也。见第一节及第六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