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吾新科,清整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大
清虚,岂有斯事?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
、闭练。使王九疑人
客之等十二人授谦之服气、导引、
诀之法,遂得辟谷,气盛
轻,颜
殊丽。弟
十余人,皆得其术。泰常八年,十月,戊戌,有牧土上师李谱文来临嵩岳。云老君之玄孙。昔居代郡桑乾。以汉武之世得
,为牧土
主,领治三十六土人鬼之政。地方十八万里有奇,盖历术一章之数也?其中为方万里者有三百六十万。遣弟
宣教,云:“嵩岳所统广汉平土方里,以授谦之。赐汝天中三真大文录,劾召百神,以授弟
。文录有五等。坛位,礼拜,衣冠仪式,各有差品。凡六十余卷。号曰《录图真经》。付汝奉持。转佐北方泰平真君,
天
静论之法。能兴造克就,则起真仙矣。又地上生民,末劫垂及。其中行教甚难。但令男女立坛宇、朝夕礼拜。若家有严君,功及上世。其中能修
、练药、学
生之术,即为真君
民。”药别授方,销练金丹云八石玉浆之法,皆有诀要。上师李君手笔有数篇。其余皆正真书曹赵
覆所书古文、鸟迹、篆、隶杂
。又言:“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
,
有一主。最
者无极至尊。次曰大至真尊,次天覆地
真尊,次洪正真尊,姓赵,名
隐,以殷时得
,牧土之师也。”牧土之来,赤松、王乔之
,及韩终、张安世、刘
、张陵,近世仙者,并为翼从。牧土命谦之为
。与群仙结为徒友。幽冥之事,世所不了,谦之
问,一一告焉。经云:佛者,昔于西胡得
。在四十二天,为延真
主。勇猛苦教,故其弟
皆髡形、染衣,断绝人
。诸天衣服悉然。(此初无辟佛之意,可见崔浩说大武灭佛,非素定之计也。)始光初,奉其书献之。世祖乃令谦之止于张曜之所,供其
。时朝野闻之,若存若亡,未全信也。崔浩独异其言。因师事之,受其法卫。于是上疏赞明其事,曰:“臣闻圣王受命,则有天应。而《河图》《洛书》,皆寄言于虫兽之文,未若今日,人神接对,手笔灿然,辞旨
妙,自古无比。斯诚陛
侔踪轩、黄,应天之符也。岂可以世俗常谈,而忽上灵之命?臣窃惧之。”世祖欣然。乃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岳,迎致其余弟
在山中者。于是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
,
业大行。及嵩
士四十余人至,遂起天师
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给
士百二十人衣
。齐肃祈请,六时礼拜。月设厨会数千人。真君三年,谦之奏曰:“今陛
以真君御世,建静
天
之法,开古以来,未之有也。应登受符书,以彰圣德。”世祖从之。于是亲至
坛受符录。自后诸帝每即位皆如之。恭宗见谦之奏造静
,必令其
不闻
鸣狗吠之声,
上与天神
接,功役万计,经年不成,乃言于世祖曰:“人天
殊,卑
定分。今谦之
要以无成之期,说以不然之事,财力费损,百姓疲劳,无乃不可乎?必如其言,未若因东山万仞之上,为功差易。”世祖
然恭宗之言,但以崔浩赞成,难违其意,沉
者久之,乃曰:“吾亦知其无成。事既尔,何惜五三百功?”九年,谦之卒,葬以
士之礼。崔浩实有覆虏之计,谦之盖亦同心,已见第八章第六节。《北史·李先传》:先少
皎,天兴中密问先曰:“
孙永为魏臣,将复事他姓邪?”皎为谦之弟
,亦谦之不甘臣虏之一证也。隆静
之
至于天,岂不知其劳民?所图者大,则不得复恤其小矣,此民族义士之苦心也。崔浩虽败,
教初不因之而废,足见谦之藏机之
,而其志竟不得遂,徒使后人讥为迷信之魁,岂不哀哉?
教之寺,名曰崇虚。《释老志》云:大和十五年,诏以昔京城之
,居舍尚希,今者里宅栉比,移寺于都南桑乾之
,岳山之
,给
五十,以供斋祀。仍名为崇虚寺。可召诸州隐士,员满九十人。《
祖纪》云:所移者为
坛,改曰崇虚寺,盖以寺该于
坛之中也。《志》又云:迁洛移邺,踵如故事。其
坛在南郊,方二百步。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十五日,坛主、
士、哥人一百六人行拜祠之礼。诸
士罕能
至,又无才术可
,武定六年,有司执奏罢之。其有
术如河东张远游、河间赵静通等,齐文襄王别置馆京师而礼接焉。《隋书·经籍志》曰:迁洛已后,置
场于南郊之旁,方二百步。正月、十月之十五日,并有
士、哥人百六人拜而祠焉。后齐武帝迁邺,遂罢之。文襄之世,更置馆宇,选其
至者使居焉。后周承魏,崇奉
法,每帝受箓,如魏之旧,寻与佛法并灭,其事已见上节。齐世
士属崇虚局,局隶大常之大庙署,见《隋书·百官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