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国一直在背后支持日本和苏俄的扩张和侵略,因为这些地区都属于德奥的势力范围,这样的挑战很有可能引发一场全面战争。
虽然有不少有远见的英国人希望接受目前的现实,通过与德奥合作,从而欧洲事务,并改善与德奥的关系。但英国的统治阶层却仍希望通过各
手段来达到削弱德奥的目的,重新夺回自己对欧洲大陆的“领导权”。而且,他们的背后有
国的支持,反而有恃无恐,并不认为自己会有亡国的风险。
当然,这些勾当是肯定不会让普通的民众知的,一群帝国主义国家总是摆
一副
貌岸然的嘴脸,把自己宣扬成所谓“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被迫卷
这场战争”的样
。
在维也纳,李海顿忧心忡忡地关注着世界的变化,局势也逐渐清晰起来了,苏俄最终倒向了英,于年底与英法正式签署了同盟条约,成为“同盟国集团”中的一员。在
英法等国的鼓动
,苏俄向芬兰、乌克兰、顿河和
加索联
提
了领土要求,为了准备在欧洲发动的侵略战争,随后苏俄与日本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苏军开始在欧洲集结。
扩张与遏制,资源和市场的争夺,这造成以德奥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英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之间激烈的冲突和对抗,当其中的矛盾变得越发激烈和不可调和之后,战争,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英法同盟与主导欧洲的“协约国集团”关系极为恶劣,实际上两大集团在欧战后一直于敌视的状态,英国人已经无法扼制德奥的扩张。在北大西洋,
期以来一直奉行着“两
战略”的皇家海军已经失去了海上的霸权,仅仅凭借着《华盛顿海军条约》才能维持着与德国海军的均势,但在条约失效后,在新一
的海军军备竞赛中,英国人明显已经力不从心。德国海军在建造了五艘排
量为47000吨的“德意志”级战列舰之后,宣布在1939年度开工建造五艘排
量55000吨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为此,英国人只是在开工建造了两艘排
量为36000吨的“前卫”级战列舰之后,宣布准备建造两艘排
量41000吨的“狮”级战列舰。国力的衰退导致了皇家海军的彻底衰落,
大的心理落差也导致英国人对于德国的
大仇视,似乎是是德国人抢走了属于他们的
糕。
过一场战争来一步削弱英国,从而获得英国遍布全球的
民地的控制权。由于
民地系统的关税
垒把
国人阻挡在外,缺少
民地的
国人希望打碎旧有的
民地
系,从而建立起一个以
国为首的“全球新秩序”。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德国海军正开始占据优势,没有海上优势的英国什么也不是,英国人怀着恐惧的心在看待着德国海军的发展。为了消弱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竭力帮助苏俄的崛起,同时希望“祸
东引”,鼓动和支持苏俄“恢复沙俄时期的版图”,希望通过战争来达到削弱德国和目的。
在欧洲,况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
拥有两个大洋的天然屏障的国当然希望在欧洲和亚洲引发一场全面战争,也唯有通过一场全面战争,才有可能彻底搞垮德奥,解除他们对
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