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重返大隋
  4. 第548章 全面战争

第548章 全面战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前易风恨李靖不遵旨意,破坏朝廷的计划,现在却也不去想这些,开始专心的计算着李靖拿辽东城后给隋军带来的战略优势。

有了这辽东城和五十万石粮,韩僧寿的军队甚至已经可以只带着少量粮赶往辽东,甚至哪怕放着元撤退不,隋军只要占住了辽东城,也是完全占据上风。

的房乔守军,松山的张须陀、贾务本守军,这条红线如今甚至已经越过了辽河,延伸到了句丽控制区,将其辽河东岸最重要的门辽东城给换成了红

就是战争的保障,后勤运输线就是军队的命脉。尤其是对于征辽这远征作战,远离国土的大战,粮供给更是重中之重。

对易风来说,李靖夺辽东城。最大的优势是把原来元的优势打破了,他虽夺了营州,可现在却一成了孤军,反被隋军半包围在辽河西岸。自己最重要的东大门辽东城反而丢了。隋军丢了营州,句丽丢了辽东。虽然表面上看是互换了一个边境重镇,可辽西营州柳城对于隋军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反过来,辽东城对于句丽却是重要无比。句丽正是凭借着辽东城。来统筹掌控着辽河平原。现在辽东城一丢,元的后方丢了,同时最好的一条退路也没有了。现在元只要不蠢,就得自动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营州,而且还只剩了一条撤退的路,向东北方向撤退。因为往南原路撤,会十分的危险,隋军不但夺了辽东城,还占据了白狼南端的松山,这也是南路撤退线路的必经之地。有几万隋军占着松山守着白狼元这条路本走不通。

“李靖夺取了辽东城,已经把元的退路给堵住了,元这剩的五万余过河的兵,我们有机会把他们一吞掉。”贺若弼指着沙盘大声的

句丽北面的这条撤退路线,特别是其通过医巫闾山北的这段山,更是辽西与契丹界之,隋朝的兵还在西面赶来。可易风却能够调契丹的兵前去拦截。又可以从营州的西北面,调奚兵立即南追击,前后堵截,勿必把元拖死在这条路上。待韩僧寿的兵赶到一举歼灭他们。

元只要跑的快,还是有一定的机会逃走的。他并不一定要原路撤回,他可以营州先向西北,从医巫闾山的北端山,然后或者继续北上,直接退往句丽辽河东岸北重镇扶余城,或者再南到辽河再渡河东归,到时他可以选择回夺辽东城,也可以选择撤回辽东城北面的小辽河边新城。”王保提了不同的看法,他觉得李靖虽然冒险成功了,可并不表示元这五万余兵就已经无路可走。

元只能向北着,而这就使得他境极为危险,当他的行军路线被限制,被隋军掌控,那么他的撤退也将不再安全了。

就算是最后让元侥幸逃走,他也必须得付很大的伤亡。而几路隋军与奚、契丹等蕃军一起东,到时不但可以轻松将辽西收复,甚至可以谋划把辽河东岸一线夺取。这是完全有可行的,之前易风不肯早早动句丽,是因为辽东太远。而且句丽人在辽河一线经营多年,早成铁板一块,很难撬动,特别是朝廷会面临着大的粮草转运困难。可现在,李靖把辽东城占了,这使得句丽人的辽河防线最重要的一环断裂了,这就使得那条宽阔的辽河失去了防御作用,随军以辽东城为前基地,轻松的跨越辽河,在东岸有了前基地,而且辽东城中还有数十万石的粮草和大量械,这更加重要。兵法上有云,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对于孙这条兵法的解释是从国运二十钟粮到敌国前线,最后只能送到一钟,因此从敌国本地征集一钟粮,本国就可以少支二十钟。这初一看,似乎有些太离谱夸张,可却是事实。历史上,秦始皇征匈,每征粮三十石,最终只有一石粮运到前线。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李靖虽然在辽东城只缴获了五十余万石粮,可却相当于中原征集一千万石粮运往辽东,更不用说,要把这一千万石粮运输,路上得动用多少的民夫骡,最后还只能剩这么五十万石。

一座辽东城,在此时局势中,其价值真是无可估量。

而更有说明问题的是历史上杨广征句丽时,当时已经提前了许多的准备工作,例如开挖了从黄河到幽州涿郡的运河,又修建了数条宽阔平坦的御,专们用来转运军队,输送粮草。可就是了这么多充足的准备,有了这么方便的运河和御,最后仍然是要每十几石粮发,最后只能运到一石,路上消耗大。不但得消耗大量粮,还得动用量的劳力。杨广第一次征辽,发兵百万,民夫动用了两百来万,当时号称天的男丁几乎都动员起来,要么去打仗,要么就是给军队运粮运军械。

易风完全可以提前安排兵阻击元,就在他北返的那条路上。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