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重返大隋
  4. 第561章 选秀

第561章 选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忍不住对女儿说,“在咱们平安堡,可就数这路边和河岸两边的土地最好,什么什么,去都能发芽。这地,不说豆,你就是麦,甚至是中原江南的稻谷,也一样能的极好。”

甚至官府还有一条特别命令,每个适龄未婚的原土著女,只有十次相亲机会,如果十次都相不中来相亲的移民男,最后就将由官府的官媒,直接帮她们指定对象嫁过去。

专注的指挥着青过河,车左右摇摆着一的终于驶过了河,车又颠的厉害起来。

这样的命令很严厉,但对于句丽的百姓们也是有补偿的。那就是只要有女儿嫁给了移民,那么这些土著家也有了得到朝廷均地的资格,凡田产不超过百亩的土著家,只要有女儿或者妹嫁给汉人移民,他们就也能得到均田,补足每百亩之额。

“这次非要去相亲吗?”

路两旁和河两岸,都是一片整齐的田地,豆荚饱满,跟丰腴女人的脯一样鼓胀胀的。胡安看着这片地,心里充满着叹,虽然这里是辽东,一年期气候寒冷,可却土地沃,也使得充足,不但能粟麦,更是丰产。尤其是这河岸路边的这一片田地,既方便又沃,每次他去城里买货路过时,总有说不的艳羡,自己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一片地呢。虽然胡家在这扶余川中已经住了几代人,可为一个汉人,他们对于土地有一天生的**,这**而且是无止尽的。可惜当年来此的祖上只是一个被句丽人掳来的隶,由于勤奋,然后又为主人立过功,最后得到了自由。然后又经过了数代人的努力,最终在这里站住了脚,凭着汉人的手巧和聪明,在扶余城外二十余里的平安堡大路边买了一块地盖了一间大房,然后起了过路商贩的买卖,也算是有了个产业,一家也渐兴旺起来。可胡安虽继承了家族产业,可却还是对于土地充满羡慕。

“和睦相也不能就要我们嫁给他们啊,就这么草率,相亲,简直就是抢亲。”小女儿今年十六岁,原本这个年纪也是到了婚嫁的年龄,只是胡安向来宝贝这个女儿,一心想要替她找个条件好的夫婿,谁知结果一时挑,还没挑好呢,这辽东扶余就成了大隋的辽北省了。而汉军驻各城之后,上就是汉官到来,划州设县,分乡编村,再然后,大量的中原人开始迁来。来的大多数都是些年轻人,据说都是中原一些贫困山区里的人,而且多是些家中田地少兄弟女又多的,中原田地少难以再均分田地耕,然后朝廷就鼓励这些年轻人来到新设立的辽东和辽北省,让他们来此移民垦荒。只要愿意来的,朝廷为他们提供路费,将他们送过来,到了地方后,当地官府会先给他们设立囤堡,集中一起开荒囤田,待三年过后,再分给每人两百亩土地,这些土地是中原均田数量的两倍,而且中原其实很多地方早就没有地可均了。不过这些接受皇帝鼓励前来的移民,多数都是年轻人,也多数都是穷人,许多人二三十岁,都还没有娶妻。现在迁到了辽东辽北,组建了一个个囤堡,在此安家,可却没个女人。因此官上有令,遵照皇帝陛移民和土著一家亲的旨意,让辽东辽北所有土著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的未婚嫁的女,或者是丧偶离异的女,都要奉命往州县朝廷登记,然后参加官府举办的相亲活动,与州县的中原移民未有成亲者相亲,然后合适者成婚。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咱们这里可没有人会,听说极为费工,得要有期养着,心的厉害,还要育秧秧什么的。”小女儿曾经不止一次听父亲说过这里的地能稻,还说过稻的植方法,不过记不住太多。

,对女儿带着些愧疚的,“如今这里是大隋的治了,我们这里属于辽北省,新到的官员传达了隋国天的旨意,要我们这些原句丽百姓和新迁来的汉民们和睦相。”

“我们家以前祖上就是中原的江南人,家里几百亩地,就是稻,一年能两季,一亩好这里豆十亩的收成呢。”胡安家族,父代代相传,他们是汉人,祖上是中原江南人,也曾是个不小的地主,后逢战参军,结果与北方人打仗被俘,后来又当了北方朝廷的兵,又跟更北方的胡人打仗,最后又兵败被俘,一路就到了这扶余川中,然后立足来,从最初时祖上的战俘隶,到如今,经历了相当不容易的数代经营努力。

胡安家族经营着家传的产业,并没有田地,如果他的小女儿嫁给了一个汉人移民,那他家就也能分到一百亩地。而据说只要表现的好,五年后,到时就会改为每个成年男丁授一百亩地,他有三个儿,再过五年,还有三个孙都成丁了,那时他家就有七个成丁,一人百亩,那他家岂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