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重返大隋
  4. 第562章 开拓者

第562章 开拓者(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父亲和伯父对于侄们的新名字都很兴,这可是刘书吏帮忙取的,而且又没一分钱。而对于老七狗居然能得到刘书吏喜,教会了读书识字算术,两兄弟更加兴。能读书识字,这可是了不得的,以前在家,哪有这样的机会,那只是地主大族家的弟才有的机会啊。如今这位刘书吏居然如此大方。不要钱财就教大家识字。虽然其实他们也跟着一起识字,可本记不住学不会,勉就学会了认自己的名字,写还总错。不过大家还是对刘书吏他们很激的,虽然据说这是圣天皇帝陛的旨意,可大家还是在路上凑了一笔钱,然后在经过一座补给站时,钱置办了几桌酒席,买了一些礼了谢师宴,请刘书吏他们一起喝酒,还特意让赵煊等几个算是学有小成的年轻人给刘书吏几个吏员行了正式的拜师礼。刘书吏几个推辞几遍,见却不过大家的。最后也只好收了几个年轻的弟,也是一脸的兴。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赵煊很有认字的天份,他从前从末过学,从未读过书,可就这一路上,他却学会了许多字,甚至能拿着树枝在泥地上写一家人的名字,虽然有些歪扭,可却都对了。赵煊这个名字,就是这一路上,惊讶于他天份的那位刘书吏替他取的大名,原先他叫狗,自小就是这个名字,人所说的贱名好养活之意,自小叫到大,大后也没有说要取个大名。父亲伯父也想不,而要请人取名,那是得要钱的。他们兄弟十四个,大都是这样的猪狗猫石这类名字,他叫狗,兄弟里还有叫细狗小狗二狗的,还有一个堂弟甚至叫狗妹,以前倒不觉得什么,可现在有了大号之后,他立就觉得那些名字太上不得台面了。为此,他特地央求先生为他们兄弟们都取了一个大号,先生很和善的一个人,据说以前也没读过书,穷苦人,但为皇帝当过兵。后来因为受了伤退役回乡,因有勋在。因此得以县衙当了个书吏,他也是在军中学会了识字计算的。刘书吏为赵家兄弟都取了一个大号。全是火旁。

来自于淮南寿州寿县的一千余人,最终被安置到了辽北省的扶余川,就在原来扶余国都扶余王城西五十里路,在那里设立了寿屯堡。朝廷的计划,这些移民基本上都是来时的故乡,一县或者一州的移民设立一个屯堡,这样一来大家来自同一个地方,说同样的话语,多少有个照应,能更加团结一起,互相照应。而且朝廷计划,移民们最先的三年,是要一起共同囤田垦荒的,待三年之后,才能计划均田授地,自己耕。一开始,他们要一起

行,还被编成几队,发给了一些矛横刀,护卫队伍,女眷和孩老人坐在拉行李的车上,一路上不疾不徐,每天着预定的路线前行,他们无须带上太多的粮之类的,沿着大,每隔一段路程,路边上就会有一座补给站,大多是在驿站里,里面存放了许多的资,是朝廷专门为这些移民们准备的,还有大夫医生,会帮他们检查,大家因此走的很轻松,甚至行路途中,除了组织男丁护卫队,官府的衙役们还会令教给他们一些武艺,据说这也是朝廷的命令,说是以后到了辽东后,有些武艺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和保护移民,同时每天夜晚,随队的吏员们还会组织他们一起读书认字,教他们拼音,教他们一些简写的文字和计算方法,甚至还会教他们一些句丽、契丹、突厥等简单的胡族语言。

一路上有朝廷的组织安排,他们用了几个月时间终于是自淮南一路到了辽东。队伍没掉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土不服病逝。多亏了官府沿路安排的补给站,和那里的医生以及药材。加上随行队伍里的刘书吏也会有一些简单的医治,大家顺利的到达了辽东。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