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4. 第1757章 为时晚矣

第1757章 为时晚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句不好听的话,我朝在围城之前,早应退中原,前往草原尚有存国之本,而今被困在孤城中,已然没有了回旋的余地1刘因叹气

“哦,如此说本王只怕要与先生为伴,在此住上些日了1脱极为难看地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战事详,南朝自然不会告诉我,可前时各信使陆续前来行营禀告军,他们尚未行营大门便呼‘大捷’,我不想知都不可能1刘因有些无奈地笑,“最先是自大都兵的兵,他们经山西陕,自风陵渡偷渡成功,越过潼关天险,守军后路被断被迫请降;随之自河南军所抢先到达安,挡住汪氏大军,之后与前合兵一夺占了安;而川蜀之兵自汉中兵,直驱陇州抄了汪氏的老巢1

“我自真定被囚,便一直跟随南朝皇帝行营辗转各地,他们见我一手无缚之力的文弱书生难以逃走,看也逐渐松懈,只要不行营便不加约束。”刘因,“前两日,南朝皇帝召集众将议事,可能担心吾偷听,便将我移居它。吾曾听闻前朝占据中原后,修建中都城,将开封艮岳诸多太湖石移至西苑,就请他们将吾安置在此,也好借机赏玩。”

“大都已经被围半年了,四方消息断绝,而本王不过是一闲散王公,此等事也不会告之1脱听罢怔了片刻才

“先生,南朝皇帝此次召集军中众将议事,是不是要拒绝和议,准备攻城了?”两人谈了会儿风雪月,江南景,渐渐熟稔,脱便将话题转向最为关心的问题。

忽必烈执掌汉地后崇尚汉学,重用汉臣,脱自幼曾接受汉儒的教导,谈不上通汉学,却也饱受熏陶,且成年后又镇抚江南十余年,又与江南士人多有往来。所以虽不擅于诗词歌赋,但也不至于怯,两人倒也详谈甚

“先生乃是我朝大儒,声名传遍四海,南朝皇帝自是不敢苛待。只是先生怎么到这会同馆中居住了1脱也不傻,他担心其已投靠南朝,当然不敢轻信其所言,再次言试探

“吾不过一个囚徒,怎可能获知如此机密大事1刘因摊手苦笑,“不过,这些人已经在行营中住了数天,若无大的变故,看形似有攻城的迹象。”

“哦,其间还有此等事。先生又是如何获知西北已失呢?”脱

“先生居龙潭虎,居然能泰然之,实在让本王佩服1脱笑着。其所言却也正符合那些大儒名士又臭又,心中戒备也稍有放松,可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淡然。

朝皇帝一向行事作风,笑笑安

“愧不敢当!危亡之际,不能为朝廷效力,却苟且偷生于世,实在是吾辈之耻1刘因听了羞愧不已,后退两步躬俯首沉声

“先生何辜,皆是朝中那些佞之辈之过,得民不聊生,国不成国1脱上前将其扶起

“我记的是在五月时,有消息传至行营称陇州汪氏率十万大军东来勤王,途中不断收拢各地兵将,号称三十万兵安。南朝皇帝获知后,从大都、河南和川蜀分调三路大军兵阻挡汪氏大军,攻略西北和关中。”刘因回想着前时的事

“先生何来此言?”虽有心理准备,可脱听其话风还是十分震惊地,“当前城中有兵数十万,粮草充足,想要攻破城池绝非易事。再者我朝尚据有西北和关中,又有万里草原,尚可动员百万之兵勤王,南朝未必就能灭亡我朝。”

“不瞒先生,本王前来就是商讨割让中原诸地,称臣退往草原之事,现在尚未回话1脱,他明白此事算不得机密,让刘因知晓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可以从其探探风。

“殿尚不知南朝大军已经攻西北,击溃巩昌西来之军,夺占潼关,攻陷安,控制了关中平原吗?”刘因惊诧地反问

可能是境相仿,也许是被刘因的言语动,也许只是想寻一个人倾诉烦闷,或是想向这位大儒讨教。脱并没有就此告别,而是相邀只有一面之缘的大儒到前边的凉亭中叙话,待其应允后,遣随从取来茶,在亭中烹茶聊天。

“代民受过实不敢当,不过在这里衣无忧,却也算得上因祸得福了1刘因轻叹气自嘲

“为时晚矣1刘因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