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汉风1276
  4. 789章 大汉与罗马

789章 大汉与罗马(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嗯~这个结论并不超前,宋末“资本主义萌芽”的现,本来就是后世的共识,楚风只不过给这只刚刚探芽遮风挡雨,并且浇了合适的料。

鄙夷,是因为教廷号召抵制中国运来的瓷、棉布和钢铁制品,却对鸦片迎倍至,神父老爷收了信徒的银币,给他们天堂之药的时候,绝不会提到这能让基督徒见到天堂奇观的药,竟是异教徒提供的。

孔夫虽然万世敬仰,在世时最大也只过诸侯国的宰相,还很快把官儿丢了,东奔西走颠沛离,嗟叹“不行乘桴浮于海”;秦始皇千古一帝,生前既有残暴之名,死后亦有无之毁,得车同轨书同文,鲸吞六国一统华夏,北逐匈南拓岭南的丰功伟绩被人华丽丽的无视……

民生方面,因为接二连三的捷报使商业信心恢复,和迅速从战转为安定导致的繁荣,大汉帝国境的农工商各方面都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所谓治兴替,每一个辉煌的盛世之后接着就是人相世,每一个世的结束,又必然迎来盛世的歌,大汉帝国能不能兴替的循环,楚风并无十足的把握,但至少从蒙元南侵的世中,顺理成章也该恢复到一个安定富庶的盛世了,并且,事实上也正如此。

报告,有的语气阿谀,有的义正词严,有的忧心时代的变迁,但在楚风中只有一个结论:无论社会结构、主思想和政治环境,华夏文明都在为工业革命着准备!

没有明显的裂痕。

事实上非只于此,历代皇朝并不反对贵戚经商,皇帝本人也常利用太监手商业,但他们全都是利用权力聚敛财富,脱不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嫌疑,所谓“半匹红绡一丈绫罗,挂向充炭值”,本就不是商业模式,而是另一形式的税收,或者脆说抢劫。

可事实如何呢?谏议院的设立,上应夏商周三代采风官访问民间,“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传统,合唐宋御史台言官风闻言事之制度,对官僚集团和皇权的制约达到了一个新的度!

如果这二位知楚风能将统和帝统集于一,只怕也会羡慕直瞪吧!

楚风并不介意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分一去,他似乎有着异常大的自信。

这一连楚风自己都很纳闷,帝统、统和经济,后两者是历代皇帝梦寐以求,却从来没有真正掌握的,现在都被他握于手中,这样说来,从本质上他是位远超秦始皇的独裁者。

而楚风手中握着实打实的经济,他不但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东,还通过合方式手纺织业、钢铁业和金银采掘,并且他本人就是这些行业的先行者,譬如佐渡岛金银矿的采掘,楚风不要就白白便宜了日本幕府,要说抢他是从日本人手里抢的,非但不在国与民争利,还向大汉公民提供海外就业机会,完全是不同于历代皇朝的经商模式。

通过经营活动,楚风手里有接近大汉岁一半的私人收,并且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门,他甚至可以不通过征税,自己的钱就能建立一支规模相当庞大的军队,也就是说,帝国朝廷对地方的依赖度前所未有的低,中央集权程度前所未有的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惟一让他挠的,就是教廷对大汉帝国的抵制,新教皇仆立法司是个异常顽固、狡猾的对手,像狼一样凶残,像狐狸一样狡猾,他得一手抵制很让楚风有些鄙夷,有些无奈。

帝统之外是统,掌握舆论权利的士,准确的说是儒家士大夫是统的传人,他们对社会安定起着异乎寻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时候决定着王朝的生死存亡、气运消,刘见商山四皓立于太后便打消废立之心,王莽得儒生盛赞便有篡位之意,陈胜吴广得不到士大夫支持只能是草寇,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骂了两千年……

这是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掌握统,整整一千五百年以来,帝统和一次集于一,前所未有。

世家大族手中,当年贾似用打算法没能来的良田沃土,因为海外移民加工业需求导致人力短缺,人力短缺导致田租降,当坐收租谷的收益远远落在兴办工厂和海外贸易之后,这些田地竟开始以相当便宜的价格卖给自耕农,而后者还要用农民式的狡猾压压价:“老爷,您要知,去琼州、南洋和新大陆开荒,皇上家白给土地一分不要哩!”

赵筠从国发来的报告,很让楚风啼笑皆非:各地工商业投资兴起,那些在宋末蒙元南侵时不肯拿一文铜钱支援故宋朝廷的江南世家大族,竟然纷纷从三丈的地一坛一坛的金元宝银元宝,来办利丰厚的丝绸厂、织布厂、陶瓷厂或者茶园!

楚风是儒学大宗师,有文天祥陈宜中这两位故宋时代就任相职,一位丹心照汗青,一位太学六君,都是儒门第一宗师级别的人,加上皇权本的威力,他新儒学的统地位、本人的儒学宗师地位可谓稳如泰山。

无奈,则是目前的局势使大汉并没有多余的力量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