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乘龙佳婿
  4. 第七百六十九章 偏袒

第七百六十九章 偏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心歪了,就是读书的路歪了,读书的路歪了,今后当官怎么可能不歪!如果,今天赵国公府这位二公打人,那是十分错,那么你们这就是一百分错!”

“你难不成觉得你能抱着你引以为傲的诗词,没吃没穿活去?就是因为这天一堆堆都是你这样四不勤五谷不分,却还瞎叨叨的书生,所以这天农田的产量才上不去,天才会有那么多人辛辛苦苦却填不饱肚!因为你这本不懂得这些!”

“科场先后固然无关要,但至少你们要懂得敬老幼,更要懂得农事艰辛!”

果然,正如他所料,朱二仿佛还嫌弃刚刚自己说的话还不够刻薄,嘿然一笑之后,他就放脚,随手一弹袍服摆,又继续开起了腔:“有是文人相轻,可你千不该万不该轻到我敬重的人上来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那绝对是外人。

怪不得大多数时候,这年别说考士,就连乡试主考官选举人,也往往会把太年轻却又才华横溢的人压一届甚至两届,因为官场这地方,年轻气盛的家伙——尤其是不满二十那人——就犹如看似温吞的油锅中了一滴,很容易就炸得油星四溅,伤及旁人。

虽然朱二这话很糙,如果细究的话,那绝对能挑一堆错,但是,在苏州会馆这地方,怒骂三个籍贯是南京应天府的举,在这年绝对是政治正确。

所以赏识人才的主考官,才会让人三年时间把磨稳重再来考试官。虽然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锋芒毕的锐意少年磨成不留手的油腻青年……

然而,真正等到每次南直隶乡试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南直隶乡试取解的名额从建国之初的八十人增加到现在的一百三十五人,而在每年乡试各府举人的名额上,如果一个统计,却是苏州和常州常年霸占第一第二,应天府多也就到个第三。

“骂人家经史不通,诗文不,这么多年就写了两本没人看的农书,一辈就考不上士?嘿,你难不知农乃国本,难不知你们吃的是地里来的,穿的棉也是地上来的,那丝绸衣裳用的蚕丝,是桑叶柞树叶等等喂了蚕之后结茧才有的?”

苏州乃是丝织重镇,朝廷的织染局就在那边,每年税赋乃是南直隶之最,富无数,读书人更是无数。但是,南京应天府却是南直隶的首府,乃是天唯二两座可以称作京的城池。就连每次院试取中秀才,南京也能取六十个人,而苏州却只得四十人。

“没错,若是说农书不如经史,那还能说得过去,但农书怎会不如诗词小!家师的老师康斋先生,曾经和弟亲自地务农,一面事,一面讲学,一面悟,学生也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别说你们如今不过区区一个举人,就算今科中了士,选了庶常,那又如何?”

所以,哪怕朱二维护的那两位老举人压就不是自家苏州人,此时会馆中也正好没有其他苏州籍的举人在,但既然是怼应天人,这自然不妨碍那些住在此时会馆中那些人定地站在朱二这一边。尤其是这一句四不勤,五谷不分时,也不知是谁带起哄叫了一声好。

这么一声好之后,那恰是彩声雷动。而张寿看朱二那兴采烈,眉飞舞的样,再看到人团团拱手谢过众人的合,他就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看卖艺的激那些打赏的衣父母。然而,他正打算继续在旁边看一看,却没想到后已然响起了一个绝对无法忽视的声音。

张寿不禁轻轻嘬了嘬牙。

他就知后这位跟来,那绝对不会乖乖地呆在原地看个结果就好,果然,人简直就是个一就炸的炮仗……看这样的形,人这一科还是落榜为好。否则不论是选了庶吉士,还是外放地方官,又或者授了国博士之类的清贵之职,那估计都会四面开炮,得罪人到死。

至于富庶仅次于苏州的松江府……苏州人表示本就不放在里!谁让你们的举人数量在整个南直隶了天也大多排在第四?偶尔一次超前,也是超过应天府而已……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