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乘龙佳婿
  4. 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敢违

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敢违(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者山君正在低装鹌鹑,可礼曹参议却很明显不能。他只能竭尽全力说明本国什么况都不知,甚至都不敢试图把责任推到那位行人上,因为他很担心大明会借着所谓济州岛海盗之事,直接派船队扬帆过海杀过来。

他还记得张寿说,汉时有动不动就族诛这个大杀摆着,杀了一个人不解恨,那么整族诛灭就完了,天犯不着把那些心存怨念的人留着为,觉得这么不够利落。

当然,皇帝是太祖皇帝的疯狂崇拜者,而四皇却还从张寿那儿听说过对自家那位老祖宗理念的另一解释——非谋逆谋叛大罪,非不战而逃,战败而降,引敌寇等极恶大罪,不株连家人,这是律法的步。如果非大罪就要株连家人,这是开历史倒车。

火者是什么东西?

直到宋时,优待士大夫,放贬死的多,孙累及不能仕的也不少,而武将的待遇则是相对要严酷很多,但也少见沦为婢之事。

而到了唐时,所谓重臣动辄得罪,死之外,廷受杖而后放的也比比皆是,但也常有阖家籍没为的,比如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就是一朝从相门女沦落为婢。

诸如前朝乃至于某些朝代那些皇帝似的,因为一己之私就将官宦乃至于寻常犯人的女阉割为,乃至于没为婢的,不过是一己之私愤,坏律法之严明。

辽代常有变乃至于动,就是因为常把犯官乃至儿女没亲帐为,将仇者置于侧,岂不是祸源?

而虽说他记极好,但问题是四皇也好,朱二和张武张陆也好,谁都对丽官制不了解,当然也没兴趣了解。所以,耐着听了一阵,四皇终于还是不耐烦了,当没好气地打断:“别报官职履历了,我又没问这个,话说你之前说,还有什么婢女和火者?”

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要知,就因为大明选择无视他们更改国号的国书,这么多年了,他们仍然是丽使节,而不是朝鲜使节。

阉割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如今的四皇那还是懂的。但正因为懂,此时此刻他只觉得发麻。就因为辈获罪,儿就要遭受刑,女儿就要沦为官婢?

“此次送来的十名婢女绝非贱民,父祖也曾经是两班,只因得罪而被贬为官婢。她们礼仪娴熟,大明官话都说得很好,所以才能选。至于那些火者,也都是父祖见罪之人,幼年阉割,而后调教礼仪,大明文字也能通。”

正因为不敢推卸责任,他几乎是把自家大王贡女时,因什么缘由挑选了哪几家的嫡女,几家人在朝中是什么样的地位,这些女的母家自什么名门世族,恨不得把每一人家的三代都说得清清楚楚。

然后,那位礼曹参议的回答就让他顿时瞠目结

违吗?

张寿没有对四皇说的是,历史上那最后两个王朝。明朝先是开历史倒车,把殉葬这

四皇其实很想问的是这个,但他总算被皇帝狠狠敲打了一次,在奉先殿里跪的两条都快不属于自己了,因此这会儿非常聪明地改换了一个问题方式,还把婢女两个字给加上了。

这不是不可能的,想当初前朝末帝想要襄助蒙元的时候,那时候还未登基的太祖就曾经有过海船直击的举动,直到国中几位睛雪亮的大臣拼命阻拦,这才使得前朝的国祚又延了一阵

父皇对他说过,当初太祖皇帝曾经颁布律法,官员见罪,大逆谋叛之类的,该族诛就族诛,该放就放,但绝对不许籍没良人为。而无论贪腐还是其他,除非妻儿跟着贪腐,否则只罪一人,抄没家产即可。

就连遭受腐刑后写了《史记》的司迁,据说都在武帝末年被秘密死,何况他人?

只有辽金元这夷人的朝廷,方才有这动辄将官宦以及良家贬为婢的恶习。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