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东汉末年枭雄志
  4. 一千四百五十四 年轻的郭承志无法理解

一千四百五十四 年轻的郭承志无法理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诸葛亮连连摇

“公,官员犯错,这不是小事,这关系到官员本的官位和未来的升迁之事,更有可能成为旁人攻讦此人的把柄,一朝把柄在手,便有可能失去权位。

“怎么会……既如此,那些规定定来又有什么用?规定定来不就是要用的吗?小小地方,哪来的那么多勾心斗角?为什么一定要同僚倒

那顿打的记忆过于刻,于是这就成为他所认定的事

没有犯错,又该如何惩治呢?如此况之,别说一个小县,就是一个小小村庄,也有这样的事发生,在某些官吏里,民众只是他们争权夺利的筹码。”

郭承志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郭鹏叹了气,没说话。

郭瑾知后,十分生气,狠手痛揍了他一顿,然后告诉他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不敢改正,这样就是错上加错!

承认错误很难吗?

记忆中,小时候他也曾害怕犯错,犯了错误之后害怕被郭瑾责罚,就隐瞒不报,但是皇的事怎么可能瞒得住呢?

话说到这里,郭承志终于没忍住,提了自己的问题。

的问题谁去改正,把错误修正了,那么问题就解决了,所有人都无需为此付大的代价。

一人犯错,所有人一起承担、改正,上官带承担错误,为属开脱,然后集中全力弥补错误,将错误修正,中央也不会严惩犯错者,公所思所想,应该就是这样得事了。”

“府君,各级官吏便如此恐惧于承认错误并且改正吗?这并非难事,只要勇于承认,努力改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啊。”

诸葛亮无奈摇:“公所言,是极为理想之状态,官员之间和睦、团结,一心为了办事,而没有私心,人人都追求公务的完,而不追求个人私

那顿痛打他至今记忆犹新,记得最后还是母亲蔡婉跑去皇把祖母曹兰请了过来,曹兰急急忙忙赶了过来,才让郭瑾停手,否则郭瑾还要继续打。

这和他所接受的教育而得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两况。

“虽然听上去非常可恨,但真实的地方,便是如此了。”

郭承志十分惊讶。

就和他小时候上学的日一样,犯了错,只要勇于承认,就会得到谅解,虽然的确要为此承担一定责任,需要弥补自己的过错。

郭承志满脸疑惑。

“虽然如此说,可这样的官员又如何能发现呢?他只是不作为,而没有犯错,律法惩犯错之人,一般不会惩不作为之人,不作为,就意味着没有犯错。

一人犯错,那么盯着他权位的人就会立刻借此机会大肆诋毁此人,甚至可能发动同盟对此人大肆攻讦,非要将他扳倒不可。

为什么那么简单的事就是不到呢?

诸葛亮为郭承志解答了疑惑。

诸葛亮一通话说尽了魏帝国地方政治的本问题。

“这样非常好,可问题在于办不到,我等所设想的理想状态,从政令离开朝廷开始就一直变动,等执行到地方时,早已和初衷相隔甚远,甚至都不是同一个想法。

年轻的郭承志无法理解。

地方官员并非和和睦睦一团和气,彼此之间为了权势和利益,勾心斗角无所不为,互相之间盼着对方犯错倒台的不知凡几,几乎不可能照正常程来理此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相反,如果瞒着,一旦被发现,那就是一顿胖揍。

而失去官位,对于官员而言,是极为可怕的事,包括他本人在,整个家族,都可能遭到清算,失去所有,所以主动承认错误对于官吏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事。”

样来的,而更可怕的是,一件事从政令形成到执行地方,无论哪一个环节,无论哪一个人,哪怕只现一个极其微小的失误,只要有,最终极有可能导致一个大且难以填补的缺。”

诸葛亮一脸遗憾的告诉郭承志人间真味。

可是只要承认错误不就可以了吗?

郭承志又是惊讶,又是生气。

“这样不好吗?”

官员与官员之间绝非勠力同心之关系,勠力同心之人并非没有,但是极其稀少,更多的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为一己私利不惜放大同僚之失误,宁愿让民众挨饿受损,也要将同僚扳倒。”

弥补错误修正失误不是最重要的事吗?官员斗争,受损的难不是平民百姓?他们只顾自己,不顾百姓死活?”

“这……这简直混账透!这官员应当严厉惩!”

在他看来,只要现问题,那就去改正,这是最重要的。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