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科举出仕(士)
  4. 科举出仕(士) 第140节

科举出仕(士) 第14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五十斤左右玉米,的话,黎池据前世年少时的经验,估算了一,一亩地需三四斤需要,这些玉米能够十二三亩地了。

七月初一,宜行,诸事皆宜。

除一袋玉米粒外,约翰逊还给了黎池三袋棉籽。因为浸了,有一些去能不能发芽还不一定,不过总有能生芽的,一茬一茬地上几年,大燕百姓在冬天时,总有能穿上棉袄的保的一天的。

第173章

一亩地,能产土豆三千斤左右,能产红薯五六千斤。十亩地红薯,就是五六万斤红薯了。

去年是赚了不少钱的,今年的时候,黎海他们依旧装着一船货,南羊城,参加了第二次海贸互市。

至于约翰逊飘在海上,前途迷航、生死未卜时,还记得勒腰带,从嘴里为黎池省五十斤玉米?

约翰逊男爵的商船,才火急火燎地驶珠江

约翰逊所说‘金米‘,就是黎池所认识的玉米。所谓勒腰带省着吃,才省的一袋玉米,约有五十斤。

“黎大人,您真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我们迟到这么久,您还给我们留着洋馆和商馆,实在是太仗义了!

商贸司,一个从古代走到现代的门,传承来的不仅是可见的建筑,还有在一代一代理者之间,传承来的耐心负责的神。此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神,自文正公黎和周开始,传承至今……‘——《一个优秀的企业理者》

因黎溏当初已决定多学习三年,再场科举,到时就参加贞文二十八年的乡试。若成功通过乡试,就参加贞

“……暴风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在茫茫大海上迷航了五十多个日夜后,才终于找到了方向……”

了三天多时间,红薯收挖完毕。

八月初二,一艘离京近两年半的官船,驶京城运河港,靠了岸。

原来约翰逊他们在海上遇见了暴风,同路的本来有三条商船,结果就只有他们幸存了来。却也损失了十来个手,船上装的像棉布这类不能浸的货,自然也就全毁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说:

开市二十多天之后,五月末的时候,黎池已经组织御林军,以及从毕锋武那里借来的兵士,开始收挖十亩红薯了。

最后发时,黎池只装船了一万斤。剩余的红薯,给莲港老农家留一小分,一大分卖给了各地大燕商人。

而且相比起来,红薯的产量比之土豆的,又要更一些,几乎能够翻倍了。

黎池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切同,并陪他到依约预留的洋馆中安顿来,“……你们先安顿来,再将货理一理,拣能卖的摆到商馆中去售卖。虽如今开市已有一段时间,不过距离闭市也还早,最后赚得可能不如预想的多,但应该争取保本的。”

关于红薯和土豆的产量,渣作者不是,不信你们去百度→_→

虽这个时代,土豆和红薯都是纯的,个都不及后世杂和转基因过的土豆和红薯大,但在稍微心侍,收成也还是不错的。

不过约翰逊给了他五十来斤玉米粒,黎池是真心谢他。至于那些漂亮话,听一听也就罢了。

不过,因为红薯的植是薯秧扦植,其实比切块植的土豆,货还要省些,所以收挖的五六万斤红薯,不必都运到京城去。

离京两年多的黎池一行人,乘着来时的官船,船上装着一万斤红薯、五十斤玉米和三袋棉籽,在西洋商人、大燕商人和羊城百姓的目送中,驶离了番禺港。

去年商贸司初次开市时,黎海说动了几个村中族人,从王家船行购置了一艘船,南羊城参与了海贸。

……

不过黎池一行人离港、北上京城时,黎海他们还留在番禺港,两伙人没能同路。

黎大人您这样仗义,我们勒腰带省着吃,就为给您省一袋‘金米‘,也是值得了!”

“哦!上帝啊!实在是太惊险了!我只差一,就不能见到黎大人你了……”

这件事的真实,黎池心中是存疑的。恐怕是为能多活一段时间,免得在找到航线靠岸之前饿死在海上,这才勒腰带节省着吃的。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