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客说:“幸好孙娘还有远亲能投奔,她们已经投奔远亲去了。”
比如说……用这通俗的必然会在民间广为
传的杂戏?
“城门上不是贴着告示么,谋害寡妇者,当抄家灭族。当年孙娘丈夫刚死,她夫家大哥就联合她公婆,怪她没给夫家生
儿
,直接把她家占了,把她们母女赶
门去。现在她夫家大哥看到告示怕了,把当年的家财折合成银票,非要孙娘
收
。孙娘
本来不打算收的,还是她家姑娘机灵,直接抢过银票
她手里了。”老客说。
但有时错了错了,也能有好的结果。孙娘母女不就收到赔偿了吗?
比如说……
宋书生陡然一惊,视线意识看向自己的书房,书房里摆着他改编好的戏本。
哦,詹木舒写的传记已经确定被命名为《詹香传》了。虽然需要避
者讳, 但传播这个传记的目的毕竟是为了帮姑母找到姑父嘛,所以把姑母的大名说
来就很有必要。因此,宋书生
据传记改编而成的杂戏也暂时被命名为《詹
香逃灾记》。
詹木舒拿着戏本认真阅读时, 看到宋书生省略的地方,表果然有所变化。
想不一滴血就把一个新政策推行到底,几乎是不可能的。
宋书生很喜看到舅舅这一副鲜活的样
,这意味着舅舅在“走
去”。
心里既存了怀疑, 宋书生次上安信侯府找詹木舒时,就忍不住试探了一二。
第60章
詹木舒自然猜不到宋书生是故意省略的, 只说:“大上很好……甚至可以说是超
我意料得好, 我虽然不像你那样
通音律,但也认得谱
, 刚刚还在心里哼了几个调儿, 从曲到词、从词到曲, 我都挑不
病来呢。宋兄的才华果然叫人叹服!”
“要我说,那一家还是没安好心,知
她们只母女两人,非要大张旗鼓地跑来送银票,银
嘛其实没多少,但这要是招了歹人的
……”舅舅
了厌恶的表
。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单说告示上制守寡、
死寡妇的现象,其实这
况最为严重的,是在那
宗族力量非常
大的地方,尤其是一个姓氏聚居的,有时候所有人都是“共犯”,连官府都奈何不了他们。带着捕快打过去,宗族里的年轻人能扛着锄
打回来。当然,要是官府发了狠整治
象,直接与当地武官申请,靠着军队肯定能把他们铁血镇压了。
用小姑娘的话来说,这本来就是她们母女该得的。孙娘是心里有恨,不想原谅婆家人。但也没说收了银票就原谅他们啊,银票确实是收了,心里还继续恨着呗。
他的试探通常不会于表面。如果
于表面了,那说明他可能还有别的目的。而这次确实是为了试探太夫人对于传记的态度, 因此宋书生的试探非常隐晦且自然。
如果百姓们能自己看得懂告示而不需要他人转述,他们能拥有稳定的获得讯息的渠,他们能有机会学一学很多其实不难的
理,他们就不会时常听风就是雨了。
死了丈夫后被婆家赶门的寡妇,她女儿靠着自己琢磨,会染一
颜
的布料,被宋书生推荐给安信侯府了。
他甚至都不用说什么, 只需在刚刚完成改编的那一折杂戏中略省几笔。
据老客说,孙娘那丧尽天良的夫家大哥竟然找过来了!
宋书生锐地注意到这一
,笑着问:“怎么了?是哪里没有写好吗?”
他心里倒是十分清楚,其实城门的告示
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老客的话中存在不少谬误。许多百姓对朝廷告示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有时就连“其一”也都理解得不正确,这倒不是说百姓蠢,只因为他们见识有限,自小也没学过什么大
理。
其实是提前住到五溪铺的庄上去了。
这也在那位太夫人的意料之中吗?
除非不在意效率,用滴石穿的功夫,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