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商不相信世家全都是团结友
的。就是木家,木
生父家里,势力还称不上很大呢,嫡系不还拦着不让旁系
吗?在世家
,嫡
庶
嫡脉庶脉,甚至是同为嫡脉的大房、二房、三房……n房之间,全都是一团和气的?这绝对不可能!
从地方官中选京官的政策就是给了那些在世家中被排挤、被压迫、被
拦着不让
的世家
弟一个合理的借
,让他们能顺顺当当、
面面地从家族中脱离
去。
在万商所知的历史上,世家是从隋唐开始没落的。
唐朝时,太原王氏的王波就因士及第官至宰相,他的家族随他迁到了京城。迁徙不是从一个地方去了另一个地方那么简单的,远离祖籍地后,经济来源都会发生变化。本来可以靠祖籍地的供养,但后来就得靠俸禄,靠京城里新经营
来的产业。
但这新经营
来的产业如何能和祖产比?
安信侯府现在也算是新贵吧,名大大小小的庄
那么多,铺
现银也有,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富贵了。但和世家比?和他们祖籍地的豪富比?这些都是
雨。
一旦在经济方面受制,哪怕是从世家来的人,以后也会自发维护皇权。
万商的计谋总结来说就是一句,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但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经营得好的话,能慢慢分化世家,逐步斩断世家对文官集团(主要是指京城中央政府中的文官层)的
控。再
合地方上基础教育的加
,世家想不没落都难。
等未来皇权更加稳固后,那时再个官学什么的,就更没世家什么事了。
关键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也好,加地方上的基础教育也好,本质还都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对百姓而言,一个真正的好官确确实实就应该是能看到他们疾苦的官。
万商这个计策在大方向上完全没有损害劳苦大众的利益。
“我的想法就这些。至于好不好的、成不成的,我一个老封君知什么!”万商熟练地自贬,“朝中那么多大人,皇上更是英明之主,想必我们早晚能迎来太平盛世。”
詹权:“……”
万商是真心觉得自己在政治方面没有什么特殊天赋。但她再没有天赋,作为一个站在时代人肩膀上的现代人,她拥有的很多常识其实都是前人的群
智慧结晶。
这一份“群智慧结晶”就把詹权
地震撼到了。
詹权最佩服的人一直是先侯爷,现在却觉得太夫人似乎比先侯爷更老谋算。
至于近亲成婚……
万商:“这个正如你说的,是不能急的。你们手
的实证还是太少,得继续收集。等到实证越来越多了,你们不要走自上而
的舆论,最好是反过来自
而上。”
如果近亲成婚不利嗣的结论不是由朝廷公布的呢?
如果是底层的百姓率先发现的,然后自而上为天
人所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