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都市青春
  3. 醉宝鉴
  4. 第四百六十九章 工匠精神

第四百六十九章 工匠精神(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琵琶的其他分,制作也见匠心。如“项”用白料,上碧玉片,“品”用湘妃竹条,“轴”用黄杨木,“缚弦”用紫桩,上有嵌银丝的图案。血石、田黄石、白玉、碧玉、黄杨木、湘妃竹、螺钿、剔红、椰壳等等。

但是在艺术特上、在作品的制作手法上、在作品的空间价值上或许可以继续延续百宝嵌的价值所在,毕竟这一工艺的存在代表了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时期的漆工艺发展轨迹,而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值得人们去铭记。

百宝嵌工艺所用多为天然的珠宝玉石,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获得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无止尽的挖掘破坏而逐渐稀少,最终只能是以不同的材料所替代,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现必然会对原始的材料形成极大的冲击,最终替代失去百宝嵌工艺的本质特

刚刚在和店老板聊天的时候柳亦辰已经自我介绍过,店老板在听到柳亦辰名字的时候皱了,他听着柳亦辰的名字特别熟悉,可是一时间却没想起来。直到柳亦辰和彭昊离开他这店里面有几分钟之后,他用手机搜了一柳亦辰的名字。

据记载,当时商人为了谋取周制漆上的珊瑚宝石,不惜挖真补假,使得周制漆沦为弃,这也是时至今日,周制的创始人周这样一个著名的漆艺人却少有作品传世的主要原因,这也是百宝嵌工艺难以发展的第一个原因。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一件作品可谓是将百宝现的淋漓尽致。该琵琶九十七厘米,最宽二十五五厘米。嵌梅一本,朵用螺钿雕刻,萼则剔红工艺,梅用椰壳制作,利用壳面的天然节表现树木的鳞皴,用绿染牙嵌成苔

柳亦辰在这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这也是他无法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既然没有完全的复原那就适应时代相应的改变。当然,作为现代百宝嵌工艺的演化类生,雕漆嵌玉工艺和骨石镶嵌工艺或许在材料上已经无法再现曾经百宝镶嵌的辉煌。

其实远在百宝嵌工艺发展之初,便已显示其作品无法久保存的弊端。因材料的宝贵,很多的作品在创作来后不久便遭到了不同形式的毁坏,很多镶嵌的材料会被人为的抠,导致作品的损坏。

左侧上有五言诗绝句:“朗月侵怀抱,梅寄指音”。署“自在主人识”款及“匏田”椭圆一印,均用镌甸嵌成。右侧有用血石刻成的“行有恒堂”四字,方用田黄石刻“定府珍藏”四字。

“工匠神”的传承,依靠言传教地自然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柳亦辰曾经看过著名古玩大家王世襄先生的《锦灰堆》,书中曾提到一件由清代漆艺大师卢葵生创作的黑漆背嵌梅纹琵琶。

看到手机上显示的结果店老板不禁有些后悔,不过庆幸的是他已经留了柳亦辰的联系方式。刚刚柳亦辰已经让他帮忙寻找能够制作百宝嵌的工匠,要是有消息的话要在第一时间联系他,柳亦辰也把筹建工艺坊的事简单的和他说了一

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随着农耕时代结束,社会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日常生活,但工匠神永不过时。

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持的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备的特质。这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和行为染,这是现代的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程无法承载的。

再看柳亦辰和彭昊,这两人从第一家店铺来之后,柳亦辰脸上洋溢着淘到宝贝后开心的笑容。彭昊则是拎着锦盒走在柳亦辰旁,彭昊跟在柳亦辰旁这么久,多多少少受到柳亦辰他们的熏陶,现在对这些东西也有了许多的了解,他寻摸着是不是要给果儿带个礼回去。

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一件作品不仅合了螺钿镶嵌、剔红、绿沉漆等工艺,材料之珍贵同样令人咂,难怪今日的漆艺大师在谈到卢葵生百宝镶嵌技艺时要叹生不逢时,要找寻齐这些材料在今日还真非易事。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