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太甲
  4. 第56页

第56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哦?愿闻其详。”

“两害相权取其轻,”孙熊打断他,“若是患一直无法解决,黄河再这么东冲西决,不仅游所有州县都要受灾,就是运河都保不住。游是金陵,是苏杭,是我玄启的粮仓和钱庄啊。”

孙熊侧站在贺熙华旁,恰好为他挡去大半的风,又对安保良:“大人别吊我们胃了,还请赐教。”

不属于他二人的声音从后传来,孙熊猛然回,果见贺熙华被周俭昌搀扶着走来,又见他穿的单薄,难免恼恨他不顾惜自己,可碍于外人在场,仍是先行礼,“学生见过大人。”

“如今的后生,成日钻研孔孟之,于实务庶务不屑一顾,像你这般博览群书的后生当真不多了,”安保良赞许,“其实我已经有了略想法,既可以保住漕运,又能阻止黄河肆。”

他心中默算,“恐怕有数千要背井离乡,无田可耕……”

安保良欣:“不错,然后再拓宽河,让大湖的能又连通到淮河,最终再引到江。”

贺熙华奇:“赴试回来,倒是更懂礼数了。”

“你的意思是……”孙熊瞬间反应过来,“引黄河将这几个小湖连起来,变成一个大湖,如此这般黄河定然势趋缓。”

说罢,恭恭敬敬地对安保良躬行礼,“官见过安大人。”

“此事,恐怕你我都定不了,还是得上报朝廷。”贺熙华心中无底,伯父行伍,于朝政并不如何通,故而遇事往往循旧例,这可能会担负千秋骂名的决定,他能否得了,还是个未知之数。

贺熙华定睛一看,发觉竟是安保良和孙熊。

“曾经黄河也有过改的历史,”孙熊声音清亮,显然心不错,“先前我曾读过一本前人治河的书,和先生‘堵不如疏、疏不如分’的主张倒是颇为相类——‘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于淮,以便运耳。南行非河之本,东冲西决,率无宁岁。’”

安保良素与贺党不对付,此番来泗州,几乎都躲着贺熙朝,可前的青年谦虚有礼,笑意和煦,实在令人难生恶,便也笑了笑,“小贺大人客气。”

的山坡上,有两人并肩而立,其中一人指着滔滔河,另一人凝神听着。

贺熙华仔细想了想,又有些踌躇起来,“可若是这般,几湖间的庄恐怕要尽数迁走。”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贺熙华,安保良找了树枝,在地上画了几个圆,又画了一条线,将那几个圆连成一个大圆。

“小贺大人应知泗州多湖,就这一带便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这不错吧?”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