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宿务会发现,宿务最魅力的不是城市风光和沧桑古迹,而是大海。对于菲律宾每座岛屿而言,海如同
光、空气一样,是最自然不过的存在,可宿务的海给人的
觉却格外不同。
宿务市地群岛环绕之中。在岛屿的包围
,宿务的海收敛了壮阔波涛,变得安静温柔。雪白的沙滩延伸
海,浅海
的海
在蓝天白沙的映照
,几乎变成透明。时有珊瑚礁
海面,旁边的海藻随海
漾不已,有时会
隐在其中的金黄海星。每到晨曦初起和夕
落,白
沙滩被霞光染成嫣红,倍增妩媚。海
很浅,似乎赤足涉
,就可以到达另一个岛屿。当然,这
冒险行为并不可取,虽然宿务海湾一贯风平浪静,但大海难测,还是要
小心。
借着沙滩景致,多家度假村陆续建起,提供宿之外,还为游客安排了
尔夫、网球、钓鱼等节目,将观海的乐趣放大到极致。最
特
的要属芭滇岛度假村了。村
有民族风味
厚的竹制房屋,
大摇曳的椰
树,游客
连其中,往往不知今夕何夕。
宿务朱玛隆蝴蝶保护区的蝴蝶
◎蝴蝶保护区
在宿务市市区西边,坐落着著名的朱玛隆蝴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由菲律宾艺术家朱利安·朱玛隆建成。朱玛隆不是正规科班的生
学家,却在生
领域荣获无数表彰。他的生
知识得益于菲律宾群岛中广袤的森林。比如他一手创立的蝴蝶保护区,关于蝴蝶
类、繁
、习
等
滴知识,都是他
期亲自观察所得。
在蝴蝶保护区,植着多
植
,不同
类的蝴蝶在这里安了家。游客来到保护区,可以自由观察蝴蝶每个生命阶段的不同变化。由此得来的印象直观生动,远胜于教科书上的平面图片。
主展厅,陈列着朱玛隆收集的蝴蝶类、蛾类标本,还有每类蝴蝶适合什么环境及生
习
等。标本栩栩如生,说明文字细致
微,每样
品都凝结着朱玛隆的心血,让人肃然起敬。更让人震撼的是小型艺术展览馆中的
容。这里展
了朱玛隆的“鳞翅目一
赛克”作品。它们都是由残缺的蝴蝶翅膀拼成,旁边
以朱玛隆的原创
彩画。据说,这些残缺的翅膀,是朱玛隆遍访各国昆虫学家得来。他经过细心加工,使薄如蝉翼的残翅重新焕发
艺术的风采。
◎麦哲的十字架
曾经,在宿务岛海滩上,立有一个大的十字架。十字架的木
表面已经斑驳,却受到宿务人的极大尊重。
宿务岛麦哲十字架
这个十字架的存在,可以追溯到16世纪20年代。航海家麦哲周游世界途中,发现了
丽宁谧的宿务岛。麦哲
登岛后发现,岛上居民多为土著居民,尚且崇拜着原始图腾信仰。经过一段时间的相
,麦哲
获得土著族
的信任。于是,麦哲
请船上的神父为土著族
和他的妻儿族人举行了洗礼仪式。岛上居民正式皈依了天主教。为纪念这场仪式,麦哲
在举行仪式的地方竖立了这个大十字架。
后来,为了保护历史遗迹,宿务人把这个大十字架运到如今的宿务市政厅对面,建造起一座圆形石房屋专门存放它。石
房屋的
端,绘制着当年麦哲
宣教并立十字架的
景。每到周日早晨,总有一批虔诚的天主教徒来到十字架所在地,虔诚地
拜祷祝,祈求好运降临。
宿务的中国观
◎金碧辉煌的中国观
早在几百年前,米沙鄢岛就已有了华人的踪影。华人多为广东沿海城市迁居而来,在此经商、联姻,逐渐落地生菲律宾社会。随华人而来的,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它们是海外华侨的
神
粮,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当地居民。宿务
观即是一例。
在宿务市郊区贝弗里山山坡上,一座金碧辉煌的观巍峨耸立。
观外的屋檐描龙画凤,立
漆成红
,完全是中国古建筑风格。
观
供奉
家鼻祖老
,殿
还设有一尊姜太公钓鱼的雕像。供桌
端,“德尊三界”四个红字古朴庄严,
上两侧墙
绘制的游龙,很有几分肃穆气象。宝殿前共有台阶81级,代表了《
德经》的81章。据说,这座
观是50多年前,一位菲籍华人的手笔。
几十年来,多有本地或外国游客来观祈祷拜祭。虽然比不上圣婴大教堂的盛况,也算香火不绝了。在宿务,华人居民占的比例较大,还组建了宿务华人社团。有趣的是,社团人员大多姓吴,连带着宿务也被称为“吴天吴地”。随着中菲两国的建
,华人社团对促
中菲两国人民友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仙诺节
仙诺节是宿务的年度盛典。在米沙鄢语中,“仙
诺”指的是模仿河
起伏节奏的舞蹈。起初,这个节日是土著居民的仪式,但随着天主教
人心,仙
诺逐渐演变成
拜圣婴肖像的舞蹈。
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宿务市必是一片腾。宿务人在这一天换上五
斑斓的民族服饰,抬着圣婴塑像走遍全城的每条街
,唱着,
着,用狂
表达对圣婴诞生的喜悦之
。
“南海乐园”达沃
达沃是棉兰老岛的中心城市,名字在土著语言中有“火之神”的意思。据推测,它应是因为附近的阿波火山而得名。棉兰老岛是菲律宾共和国的“垦荒边疆”,达沃正是其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达沃植园里的柚
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