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孤城闭
  4. 第3页

第3页(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捧着画轴,自此地始,穿右掖门、右庆门、右嘉肃门、右银台门,依次经过门省、枢密院、门后省、国史院,再过皇仪门,经垂拱门,绕过垂拱殿和福宁殿,才抵达皇后所居的柔仪殿。

彼时已暮四合,而皇后不在殿中。据柔仪殿侍女说,皇后去福宁殿见官家去了,不知何时归来。我请侍将画轴送殿,因要当面向皇后复命,故也不敢擅离,便立在殿外等待。

一等便是两个时辰。终于皇后归来,我跪行礼,看见面生的我,她略停了停,侍女向她介绍,她才想起,,在殿不久后,命人传我去。

皇后曹氏穿着真红大袖的国朝中常服正襟危坐于殿中,袖与生一层huáng红纱中单衣缘,红罗垂的线条平缓柔顺,无一丝多余的褶皱,白底huáng纹的纱质披帛无声地委曳于地,衬得她姿态越发娴静宁和。

在再次朝她行礼后,我趁着直的那一瞬间,目光掠过她的脸。这僭越的行为源自我对国母真容的好奇,同时也谨慎地把时间控制到短促得不会令人察觉的程度。

她肤玉曜,眉淡远,气品雅,此刻半垂双睫,若有所思,眉宇间也隐有忧

殿中臣将写真画轴一卷卷挂好,皇后从容起,徐徐移步逐一细看。良久,看毕所有图卷,她对此不置一辞,但转问我:近来画院写真佳作都在其中?

我称是。她又看了看,似忽然想起,她再问:这里有画学生崔白所作的么?

我答说没有,她便微微笑了:我想也不会有。据说他画艺拙劣,不思取,且又狂傲自大,甚至不把画院官员们放在里但这却有些怪了,如此一无是之人又是如何考翰林图画院的?

我略一踟躇,却还是向她实qíng:自国朝开设画院以来,人莫不推崇huáng筌、huáng居寀父画风,每逢较艺,皆视huáng氏制为优劣去取。崔白功底极好,若论双钩工细,绝难不倒他,故此考画院较顺利。但他xingqíng疏逸,似不甚欣赏huáng家富贵,倒对徐熙野逸多有赞誉,平时极写生,每遇景辄留,能传写态,有徐熙遗风。画院后所作竹翎未必总用双钩填彩,也常借鉴徐熙落墨法或徐崇嗣没骨法,一图之中往往工谨、放笔意共存,且设清雅,孤标致,颇有野趣。但较艺时,这画风不能得画院官员认可,崔公之作每每被漠视,极难获好评。

皇后颔首,又:他明知画风不为人所喜,却还依然持如此作画?

【1】【2】【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