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孤城闭
  4. 第6页

第6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是指我从书院被降职到画院的事,并断言我还会被排挤,但后来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一月后,我被调到枢密院侍班,文书整理和传递工作。

称是。他注视着我,又问:你多大了?

中贵人读过《唐书》?司先生问我,语气隐赞赏之意。

听我提及这一旧事,司先生笑容微滞,沉默片刻,才:书不必多读。宦者要务是侍奉天家,字略识得几个,能供廷所用也就够了。

有么?想来想去,能称上得罪的,也只有张人。

我自然明白这可惜的意思。若我不是已然净侍,他必会劝我多读书,日后国家栋梁,可惜我一门,人生就此注定,于国于家无望了。

今年十四。我回答。

琉璃盏的事我告诉了好友张承照。张承照一直在书艺局供职,耳闻目睹之对众大臣秉xing脾气相当了解,听后啧啧叹:好在你遇到的是司光,这个小时候就知砸瓮救人、了名的大好人,若是遇见了吴育那样的刺儿,不死也得掉层。上次他又和贾相公在朝堂上争执,两人吵得那叫一个厉害,只差没挽袖动手了。急得官家几次三番想走御座劝解,后来被任都知拦住

说到这里,他眉一皱,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听你刚才说,司先生刚打开盒,任都知就带人来了?

我想任守忠应该是上奏官家了的,但未见官家令对我施以刑罚,侍省只扣了我三月俸禄略作惩戒,这对我来说几乎毫无影响,因为我年居于中,基本没有需要用钱之。数年的月俸积攒来也有不少,有时候我会枯坐着对着满匣银钱发愣,回想以前和将来的生涯,觉得自己本一无所有,穷得只剩钱了。

阁中只剩我与司先生,我拜:司先生救命之恩,怀吉激不尽,将永世铭记。

前年冬我尚在翰林书艺局供职,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誊写往日诸臣奏议,以供秘阁编辑库存档。谏官孙甫(字之翰)因天降赤雪,国中又有地震之灾,曾向皇帝上疏,直指张恣市恩,祸渐以荫,不顾嫡庶贵贱之别,用过僭,导致天变示警。

张承照叹气:公主是官家女,别说事不是她的,即便她真害了张人,你官家又会把她怎样么?主斗来斗去,吃亏的总是底人,这qíng况你就不该说话。

我说:我既看见了当时qíng形,不说实qíng,难任由张人冤枉公主么?

我把福康公主之事一说,张承照便惊得两目圆睁:你拆张人的台,还拿她比作赵飞燕?里人谁不知她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儿呀!

他在文中引用《唐书》中宰相张行成劝谏唐宗远女小人的辞句:恐女谒用事,大臣yīn谋,宜制于未荫。一时笔误,把其中谒字写成了遏,我在誊录时发现,私把此字改正,后来秘书省复审原文与誊录稿时见此改动,问孙甫意见,孙先生连称惭愧,承认是自己笔误,对我擅作主张修改他文字不仅不以为忤,还大为夸赞,向不少人提起过。

职官,才正八品,对见惯了宰执大臣的侍首领任守忠来说,也许本微不足,司先生语调平和,容止温雅,并不以势凌人,但寥寥数语,竟有奇异的力量,听上去觉是一言既,不容抗拒。

我听孙之翰先生说起过。他说,看我的神qíng越发和善。

他双手搀起我,微笑:不必如此只是日后要更谨慎些了。

我垂目受教,并不反驳,只说:我没想那么多。

任守忠反复打量司光,几番yù言又止,最后终于悻悻退去。

怀吉?他沉,随即问,你可是翰林书艺局的中贵人梁怀吉?

我颔首:怀吉谨记先生教诲。

张承照无奈地看着我,怜悯的表qíng:怪不得你在里越混越糟。

他颇慨,轻轻摇,叹:可惜。

我说是,也隐隐到这里有什么不对。

哪有这么巧的事!他任都知又不是迩英阁的押班,整天都候在那里,却为何你们刚发现琉璃盏碎了他就领人来把你拿?这事,分明是有人给你

自那时起,是把侍培养成好儒学、喜读书的文人,还是让他们保持无知无识的天状态,一直是朝中两派争论的一个话题。

是,我曾在书艺局过几年事,后来被调到了翰林图画院。我回答,又诧异,先生怎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我略微踌躇,之后低首答:贾相公编修资善堂书籍时,向翰林院侍讲读经史集,我去旁听过,借阅了一两诸臣奏议中提得多的书

我默然不语,张承照又问:是不是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

资善堂是国朝皇读书,宰相贾昌朝曾在编修资善堂书籍时召集一些文臣为翰林院侍讲课,想让其参与修书工作。但后来谏官吴育奏反对,说此举是教授侍,容易招致阉宦gān政之祸,于是今上罢止侍课程。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