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女户
  4. 第193页

第193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想这皇太后天生与她犯冲,凡皇太后喜的饮,皆是玉不喜的,凡玉的游戏,亦是皇太后讨厌的。

淑太妃看在里,却与孝愍太:她两个一南一北,如何能说到一去?这两个于先帝时jiāoqíng倒是平平,如今却各因孤独,又都有女儿要cao心,因境相似,反而好了起来。

言毕,两人相视而笑。

第142章 联姻

听得政事堂一gān老臣不禁莞尔。

便命人再往南细勘稻,若可,即可采买两万斛分与民人来年耕。只可惜今年却赶不及了。九哥颇为扼腕:若天里便知有此,早早命他们了,如今倒好宽裕些儿。

此生也曾遇着不甚喜她的人,却没一个似皇太后这般是她正经辈的。玉此生虽只活了二十几年,却不曾遇过这等棘手的事qíng。她委实不明白皇太后心里是怎生想的,旁人家里婆婆摆谱儿拿儿媳,一是倚仗着辈份儿孝,二是因着儿必要顺着母亲。

田晃见九哥又有愁容,便劝:虽如此,那新稻却是极佳,或可解忧。

九哥仔细一想,问:我记着南方是有些小国,不过有咱数郡或一州大小,那般小的地方儿,除开自吃,哪还有这许多节余来?

却说玉因与九哥数船粮米,自以了一件大好事。九哥面上也松快许多,且与她说:那是好稻,比各地的都好,得此稻,国家财赋也要多许多哩。玉听了也十分喜,便即张罗,与九哥一过个好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丁玮见识多些儿,看了便说:臣昔日在家时见过,这稻与中土不同,却更好些哩。既耐旱,又不择地而生,且自至收,仅五十余日即得,端的是好!南方一些地方儿也,却未及推广。若要屯田,此最是相宜。西南亦之地,只不知官家,从何得来?

园是修葺不成了,玉也不十分在意,只陪着太皇太后说话儿。太皇太后脸上皱纹又添了几条,说话更是缓慢,jīng神却好,人却越发平和了。皇太后依旧沉闷,玉想秀英每说她对这婆婆不够尽心,便也尽力与皇太后搭话儿。

:这我却是不知了,你若想知晓,叫李福报了来便是。他只报与我说,这稻米与咱们的并不相同,我想,只要能吃,应一时急便是了。

不想丁玮却冷声:天少雪,我还担心明年收成哩!可怜丁玮原也是个风度翩翩的探郎,自政事堂,生生叫bī成个煞风景的老农。

九哥却又细心,命取一斗米来看,果与本朝常见的稻米不同。一面命李福细禀了这稻米之事,一面又传旨与他兄东南转运使,命其侦知这稻米的来历。自己却袖了一捧米,宣了政事堂诸人来看。

许是这人的运气总有个起伏,坏运气过了,便有些个好运。秋季欠收,北方果有些民,因朝廷早先与了他们退路,思前想后,为着活命,也只得将包袱一打,往西南而去。竟不曾生,所为难者,不外有些个人家里,年轻人肯走,老人不yù行,家中纷扰乃至有些打斗而已。

泽称是,且曰:既有新稻,臣请即刻命人采买了来,分布南方诸地,不必拘泥于屯田之所。若真个五十余日便得,岭南等地,或可一年三熟!便是平白多许多田地来一般。越说便越慷慨激昂。听得诸人也觉振奋。

凡婆媳之间有些个龃龉的,多半是有一个夹在中间儿不会人的儿。若一味顺母,妻又是晚辈,忍便忍了。若心疼妻,从中缓颊,也是相安无事。九哥这里,显是个心疼妻的。更有要命的一条儿九哥是过继来的,并非皇太后亲,本就不亲近,皇太后又无亲儿,朝臣们也不肯听她的,晚年要过得顺当些儿,总该有所收敛。玉先搬了梯来,皇太后却不顺坡驴,反而再三生事,无怪玉不晓得她的想法了。

也是天帮忙,这年冬天亦是个冬,一gān迁徙之人并不曾着许多雪。靳舒了好大一气,朝九哥:好在雪少天,否则这一路,恐要冻死许多人。如今不过十停里损了一、二停,实是侥天之幸!

九哥说其来历,丁玮暗:虽说这娘娘xing了些儿、又有些个好妒之嫌,事上却并不糊,倒也使得。九哥却面容一整,:我却又想,李福拿钱买米,即便买来。他虽领着廷的本钱经纪,却未必有历代富商那般家业,他买得,旁人更买得。如今北方缺粮,须自南方调粮,要小心有小心从中作梗。

时,九哥大为惊奇:如何这般早来?这般收购,可会误着南方百姓缴租赋?

见他颜少缓,便笑:漕粮的船要经了官府征收库这一手续,却不是费时候儿?这却不必挂心,这粮是买自南方,却未必会与百姓有关碍。李福一是收了许多陈米,凡有新米,陈米便要贱卖。遣他往南边儿去,也是与胡商买卖,他倒机灵,自更南些地方儿收了旁人家许多米来。连金银也不用许多,那些个蛮可认咱的铜钱哩。

王氏戏言:正因不同,才须有人弥合。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