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最后的帝王
  4. 第433页

第433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几人换着神,岔开了话题。

算赋改为调的诏令,从吴地传去,在天转了一圈,又传回到吴地来。

虽然皇帝在安的时候,他们也是背景板,还时不时因为跟皇帝唱反调被斥责。

几人越说越兴奋,立时就要挥笔拟信,又:“还是该请尚书令杨大人来执笔。”

虽然收复了天,但要保证中央集权,留给刘协的时间也已然不多了。

对面坐着的贾诩抬看了看杨彪,没有开说话,只是若有所思。

于是建安五年,皇帝收复天之后,发布的第一通传全国的诏令,就是改算赋为“调”。

所以局面还是稳定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消息传开来,万民同庆,男耕女织就足以缴纳调所需的资,免去了许多烦难。而这则诏令虽然损害了分贱买卖商人的利益,但只是动了他们的。这些商人虽然颇有微词,但也不至于脚起来仗。

另一人便:“是啊,原以为平定了袁氏之,陛就会回来。可是谁知又往荆州去了,一举拿荆州。这也就该回来了。谁知竟然又往吴地去了。往吴地去也就罢了,东南荒僻之所,怎么也值得陛久留?这都在吴地留了快一个月了,上次发来的旨意,竟还要留去……”

要知在这十年战之前,吴地还是南蛮的地方,遍布原始森林与泽山地,各技艺制度也落后于中原地带。

此言一,众人纷纷响应。

而国家财政收锐减,意味着一个虚弱无力的中央。如果不尽快改变现状,地方势力更是尾大不掉。

尚书令杨彪方才一直听着属的议论,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闻言半响才:“陛自然有他的打算,咱们着什么急。他想要回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回来了。”

有人便:“咱们整日在安城中,都是尚书台的官员,可你们数数,咱们都多久没见到皇帝了?”

于是众官员谈论起来,有人便提议:“陛安城,到底年轻,在外面连忘返了。这样去,时日久了,成何统?这上,正是用我等老臣之,不如咱们联名上书,请陛早日返程?”

安城中,尚书台几位老大人接了皇帝的诏令,议论:“这政令严谨详实,又知民,恐怕是经了兖州、豫州与冀州几位州牧的手。”

皇帝一离开安,安的一切都黯淡了。

但是皇帝不在安太久了,他们这尚书郎的职位都不那么香了……

在场的都是人,闻言便清楚杨彪的态度了——与他们不同,尚书令大人好像并不是很希望皇帝回到安。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