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4. 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60节

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6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倒也奇怪,和这大师父说完,心里总会畅快些——他不像村里那些老里正,仗着年纪大,拄着拐杖便对他们一顿“不孝”、“王八羔”的唾骂,反而更多语安谅,真真慈悲和菩萨一样。

狗四从小死了爹,跟着一帮乡里人不学无术,老娘拉扯他大,他在外赌钱欠了债,气死了老娘,自己没脸回家,投了寨,日日吃喝玩乐,浑浑噩噩不晓得过日,一开始来停经,其实是抱着戏和尚的心思来的。

就像今天争论莲和浮萍谁更好一样。

他还是第一次见能这样给匪讲经的和尚。

唐书生:“法师真是慈悲啊。”他叹着气摇摇,“你这对他们说这些,他们听得懂吗,还让他们行辩论之事……说来的那都是鄙之言啊。”

荣枯:“为何不加他们呢?”

这时候唐书生才凑过来,笑:“法师真是了不得,在这地方还能开坛讲法,比我见过的那些和尚都厉害。”

“四施主亦有离别父母,不得天之苦。”

冯小五连忙千恩万谢着退了去,给荣枯纸笔去了。

“冯施主有冲天之怒,死别之苦。”

荣枯:“僧所在,即为场,不必拘泥于庙堂、对象。”

“结寨而居,看上去像是浮萍、莲丛生,喝酒作了是一时之愉,归其本,却是因为诸位施主在俗世之中受到的无限苦楚。”

荣枯:“已脱离苦海,向着来世去了。”

谁知这和尚说经仿佛有法术一般,说的故事仿佛都能引人心里最苦的那些东西,他又温和,脸上总是带着慈悲的笑,像极了佛陀菩萨,让人忍不住想和他倾诉些不敢对旁人讲的心里话。

只是他还有些将信将疑,于是这次又问了第二遍。

冯小五听了,垂着,整个魁梧的佝偻来。

冯小五是个杀猪的,他原本也不信这些神佛菩萨的事,但是却经常听走街串巷的说书先生、士说,没有嫁的姑娘横死了,会变成孤魂野鬼,要七七四十九场法事才能超度,他不起这么多法事钱,见荣枯是真有本事的僧,便想问问荣枯。

唐书生原本是想说自己一个读书人,跟一群不识字的大老一起争论有失份,但是想起前这个和尚是皇帝亲赐的上师,话到嘴边便成了:“要是我,我两个都不选。”

他顿了顿,继续:“这便是‘回’,但是无论是莲,还是浮萍,都是尘世诸生之一,浮萍有生死,寿短,漂泊无依之苦,莲有受人把玩,摘叶掘之苦,恰如诸位施主一般。”

荣枯讲完了今天的经,狗四他们就散去了,唯有冯小五留了来,把两个馒给了荣枯之后,又恭敬地给他倒了一杯:“师父,我小妹……”

意见很快就分成了两组,一方面是赞同莲,又漂亮,自然是愿意。另一边则觉得浮萍无用却自在,其实也不错。

这些人已经在荣枯这里听了好几日的经,一开始还只是一些浅显的佛经故事,互相说说自己当初在威州的故事,家里是不是还有人,说到动,还有抹泪的,哭死了的老娘的,冯小五来得晚,也没掉过泪,只有在提到那个年纪轻轻就上了吊的妹的时候,他脸上的横便颤得厉害。

唐书生在边上谁也不站,笑嘻嘻看着这帮草莽争论。

荣枯笑着摇

说吃藕的,谁听说过捞浮萍的?”

待到两边谁也说服不了谁,过来寻他裁决的时候,他才开:“莲有诸多优,自然是好的,可它生于淤泥之中,离开淤泥便不能久。浮萍虽然无,寿短,却在寿命尽之后,沉塘中,化作淤泥,滋养莲,两者相生,绝非无用。”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久而久之,荣枯便开始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回答自己提的问题。

荣枯见他满脸愁容,九尺的汉佝偻跟个老太一样,便:“要不然,你些纸笔来,小僧替你抄一遍心经,你拿去,一边心里想着令妹,一边摹写心经,抄了七七四十九遍,也就是过了四十九遍场了。”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