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可辨封
中还有一些残页。
蒖蒖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发现其中包裹的除了封面还有几页被撕去大半的书页。封面上书三字——玉
批,而从其余残页中寥寥数字的
容看
,被撕去的应该是一篇序言。序言最后一页还留有作者的痕迹,最后一句依然是以那柔
小楷写的:“司膳刘氏谨录。”
第四卷 琼林笙琶
第一章 东事
大女官所属的尚书
省
设六尚:尚
、尚仪、尚服、尚
、尚寝、尚功。尚
女官为正五品,其
僚佐有正七品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各二人,此四司又各有僚佐,仅司膳之
便有典膳、掌膳、女史各四人,另有无品阶
人若
,由诸女官分
,学艺后派往
中诸阁分供职。
蒖蒖、凤仙这批民间选的
人一共六十人,五人为一组,
给一位司膳之
的女官负责教导。平时裴尚
主理皇帝膳
,秦司膳主理太
膳
,而另一位司膳孙氏
居慈福
,主理太后膳
。这三位事务繁多,偶尔有暇才为众
人授课。尚
局女官中并没有姓刘的司膳,蒖蒖很认真地打听过了。年轻的
人们被问及“刘司膳”三字时都一脸茫然,当然她们更不知
吴秋娘是谁,无论蒖蒖问谁,得到的答案都是“不认识”、“不知
”和“不清楚”。
蒖蒖被分给掌膳冯婧教导。冯婧是位温婉的十八岁女,除了正八品掌膳外,她还有一个
份——郦贵妃的外甥女。
尚局
人看待同僚自有其规律:临安的看不起外地州县的,祖籍汴京的又看不起临安的,同是祖籍汴京,那便比祖上官爵
低再决定谁看不起谁。冯婧是郦贵妃妹妹之女,祖籍汴京,父兄皆有官衔,
理说这样的背景可以傲视尚
局群芳了,然而蒖蒖发现并非如此,那些在
中
大的
人们谈及冯婧的时候,
角眉梢往往有隐藏不住的嘲讽意味,当面对冯婧客客气气,一转
却遗她一痕奚落的
风。而冯婧不愠不怒,对所有的怠慢无礼视若无睹,平时若非必要也不
与谁接
,常常独来独往,或独
一隅,忙碌或静默,都带着寂寥的印记。
与蒖蒖一组的新人们渐渐打听到了原因,私
十分惊诧地告诉蒖蒖:“冯掌膳原来是太
妃的人选,只差一步便可登天,但是被皇太
抛弃了!”
听起来是个令人叹惋的故事:先帝张婉仪有一个名为集芳园的致园林,张娘
去世后此园被官家收回,供宗室贵胄游赏之用。去年太
在此游
,偶遇冯婧。冯婧气品
雅,饱读诗书,太
一见如故,颇为倾心,此后又几次邀冯婧在集芳园见面。但大概因为太
生母安淑皇后辞世前后皇帝曾
期专
郦贵妃,太
心有怨气,便对郦贵妃十分冷淡。冯婧也许对此有所顾虑,私
与太
往时向太
隐瞒了她是郦贵妃外甥女的事实。
冯婧与太私会于集芳园之事后来被皇帝与郦贵妃知晓,郦贵妃又气又急,怒斥冯婧一番。皇帝倒是非常宽容,说二人既彼此有意,不如把冯婧列为太
妃人选。
当时太妃人选已有数人,王孙贵胄,簪缨世族,个个家世不凡。但皇帝对太
说,可凭自己心意选择,毋须顾及家世。就在人人都以为冯婧会中选时,太
却提笔一挥,选择了吴越王的后裔钱氏。
那钱姑娘是吴越王钱俶七世孙,曾祖母是秦鲁国大公主,祖母唐氏是名臣之后,母亲也是大家闺秀,若论
份之尊贵,足以碾压冯婧。故此太
作
选择后,世人虽略
意外,但都认为这是个明智的决定,朝廷上
均喜闻乐见。
但是这个结果令冯婧陷了极其尴尬的境地。几次与太
私会之事已
传于外,名节有亏,再无王孙公
向她提亲了。皇帝有意让太
纳她为侧室,而太
竟然拒绝,说与太
妃新婚燕尔,不会再纳姬妾。如此一来,冯婧
见着要在娘家孤独终老了。郦贵妃不忍心见她沦为世人笑柄,遂请皇帝允许她
,给她一个掌膳的名号,
了女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