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
  4. 第12节

第12节(6/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赶,谈到东汉时局,徐稺告诉来人:“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大树将倾,非一绳可以维系。”后来,郭泰的母亲去世了,徐稺又千里迢迢地从江西赶往山西,古时,行唯有借助车和脚力,这一路上经历多少磨难,是可想而知的。到了山西,徐稺在郭母墓前放了一束草,并不见郭泰便返回南方了。

及至东汉末年的建安时代,宁代表了北方的隐士,南方则现了以庞德公、司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诸葛亮、庞统为代表的荆襄隐士群。他们有的原籍荆襄,但更多的是躲避北方战而隐居于此,一方面这里比较安定,另一方面清幽的山,为他们提供了隐士所需要的质条件。这个群现,是东汉后期士人由群抗争转向自我神独立的一个标志。从远景看,荆襄隐士群是一消极与逃逸的姿态;但于近景看,他们在人格上又是一自觉和上升的姿态。其中的徐庶、诸葛亮、庞统选择了山,尤其是后二人,所代表的是隐士的一类型:遇明主和时机成熟后,即由隐退而转为仕。这样的人,后世还有东晋谢安、前秦王猛、隋朝苏威、明朝刘伯温等人。但荆襄隐士群中的更多的人选择了终隐逸。“隐,保全自而已,不能保全天,故非大。”刘表曾这样对庞德公说。作为这个群神领袖,庞答:“鸿鹄巢于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渊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非所保也。”也就是说,仕和归隐,各行其志,无低之分。

至于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他们中的人,无论是阮籍,还是嵇康,都不是真正的隐士,而只是在野之士。后来著名的隐士,到了东晋时代,早期的谢安算一个,玄言诗人许询算一个,他们代表了典型的兰亭时代的隐士风范:一方面保持着隐士的神姿态,另一方面又不拒绝富贵的质生活。谢安我们已讲,在这里只说许询。他是当时的名士,但又终布衣。他一生淡泊名利,常常把自己置于江南清秀的山间。他喜这一上和晚年的王羲之一样。许询曾隐居于萧山:“乃策杖披裘,隐于永兴西山。凭树构堂,萧然自致。”以登山临为乐。朝廷一次次地征召他,他一次次地拒绝。许询有逸之趣,但又不拒绝在京城为官的朋友和仰慕者赠送的珠宝,所谓“许玄度隐于永兴南幽中,每致四方诸侯之遗”。许询用这些钱在山中为自己修建了豪华如仙的别墅。这在后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在一切讲求率自然的魏晋时代却可以。当然,也有人非议他,而许询说:“比起把天让给我,收些珠宝又算什么?”逵是当时的另一著名隐士,古琴、绘画、雕塑,无所不,所以他的隐逸生活充满了艺术的气息。早年时,京城权贵闻其大名,想听他弹琴,逵有节,砸琴以明志:“非王门伶人!”尤此名声更甚。逵也终不仕,后隐于会稽剡县,更因王徽之“雪夜访”而为世人所知。

【1】【2】【3】【4】【5】【6】【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