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犯罪心理档案(第1、2季)
  4. 第3节

第3节(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哦、哦。”韩印回过神来,思索一,谨慎地说,“好吧,有很多细节我还要再研究研究,就先简单说两吧!”

“算了吧,我哪敢在您面前班门斧啊!”

“是啊,组里的人都这样认为。”康小北说完又小声嘟囔一句,“只有叶持有一定的保留意见。”

“除了抛尸用的通工,其他的你还有什么想法?”韩印又问。

见韩印不知为何突然怔住了,康小北有些着急,脆把车停到路边,:“印哥,你倒是说说你的分析啊?”

“我觉得凶手肯定是个变态。正常人怎么会把人切碎成几百块,就算是为了抛尸方便,也用不着切得那么碎,而且还有胆都给煮了,还把尸抛在闹市区,更可气的是,竟然两次都抛在同一个路线,分明是向咱们警察挑战嘛!”

韩印一步解释:“虎王山邻宁八速路,而这条路是当年江北本市的路径之一,我认为凶手是古江以北某个城市的人,但年生活在本市,可能是在此地工作或者求学。他逢年过节往返于家乡和本市时,会经常看到坐落在路边的虎王山,所以当他杀人碎尸后,想要掩盖死者颅时,意识便想起那座荒山。而如果是本市人,应该对城市比较熟悉,可能在江南就能想到比较适合的地,没必要冒着风险经过有武警把守的大桥去虎王山。而且当

“几个抛尸地都没有监控设备,古江大桥倒是有,但那里一个晚上的车大,逐一排查起来难度很大。而且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由江南到江北已经由原先的一座桥增加到四座,另外还有一条隧,凶手可选择的过江方式太多了,谁知他走哪条路啊?所以组里现在只能尽可能排查抛尸当晚有过往返的车辆,目前还没有什么展。”康小北遗憾地说。

康小北嘴上谦虚,但韩印看得他还是有些跃跃试,便鼓励:“说说看嘛,咱们一起探讨探讨。”

“听你的话,你是完全倾向于两起案是同一个凶手所为?”

“从‘犯罪地理画像’的理论上说,靠近速公路附近的作案,多为外地人所为。我认为这一同样适用于‘1·18碎尸案’的抛尸心理,也就是说我倾向于那起案的凶手是外地人。”

韩印“嗯”了一声,让康小北往分析,康小北便接着说:“至于早年间的‘1·18碎尸案’,我真的说不好。当年专案组认为是骑自行车抛尸,我觉得有理,但又觉得有难度。由第一抛尸地到古江大桥差不多有6公里,古江大桥4.5公里,由大桥到虎王山要7公里左右,再加上凶手由杀人现场到第一抛尸地的距离,估计往返一次至少会有40公里以上,而且当晚又着大雪,就算凶手是一次抛尸,想要在一个晚上完成,我认为从力上和时间上都很难到,要是分多次抛尸,那就更不可能了。而当年托车上桥是要通过武警盘查之后才能通行的,我想凶手应该没有那个胆。再有就是汽车了,可1996年有汽车的人不多,一般有车的要么有权要么有势,一个外地来的刚上学没几天的女孩,应该不会有机会认识那样的人。总之,一想起这个我脑里就,觉得自行车、托车、汽车都有可能,又都有漏。”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呵呵……”韩印笑了两声,“要不你先说说?”

原来专案组意见并未真正统一,这可是办案的大忌。康小北的话让韩印心里犯嘀咕,又想起午与胡局和副组林见面时,他们一个装腔作势,一个冷面敷衍,韩印突然有些担心,此番被邀请也许不只协助破案这么简单,他不禁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不发生什么况,都尽量要置事外,以免卷与案无关的权力斗争中去。

韩印,对康小北的分析表示认同,继而问:“专案组对车辆的排查一线索也没发现吗?”

啊?”

“那行,那我就说说。”康小北放慢车速,整理了一思路,“我觉得‘1·4碎尸案’中,凶手抛尸的通工肯定是汽车。当的城市夜晚十分繁华,而且抛尸当晚天气晴好,凶手除非开私家车,否则一定会在某个地被目击。”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