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虎王山还是座荒山,可能本地人也未必熟悉那儿。”
“对,您说得太对了,我就是风景区建好了之后才知有那么个地方的。家里人也好像是听说碎尸案,才知
有那么座山。”康小北
上一句。
“再有是关于‘1·18碎尸案’抛尸使用的通工
问题。”韩印接着说,“第一个可以排除汽车。如果凶手有车,就不必分多
抛尸,他可以一次
将尸
残骸全
扔在虎王山,既省事又隐蔽;而
托车就如你刚刚所说,半夜三更,又是大雪天,凶手提着包骑
托车上桥,即使武警不去盘查,也会对他印象
刻,所以他肯定不敢冒这个险;再来说自行车,这个你分析得也有
理,安全时间
凶手很难完成当晚的整个抛尸计划。”
“啊,都不是,那会是什么?”
“你忘了,还有公车。”
“公车?怎么可能?”康小北一脸不相信的样
。
“不,不完全是公车。”韩印耐心地解释
,山
既然有学校,那应该就通公
车,即使当年没有直达的,也会在附近有站
,剩
的路凶手可以步行,这样一个来回,我想有三小时就足够了。所以我分析,凶手是在当天傍晚,先乘公
车到虎王山抛掉
颅,返回后,
半夜伺机抛掉其余
分。
至于半夜,我认为凶手是骑自行车一次
完成抛尸的,当然他原本可能计划分多次,但那场大雪让他改变了主意。
“首先,路程缩短一半,时间上完全行得通;再者,仔细分析几个抛尸地之间的距离以及抛尸
容你会发现,凶手是遵循着距离由短到
,
容由重到轻以及由难于携带到易于携带的原则,这也
现了凶手的
通工
比较原始。”
担心康小北一听不明白,韩印又
解释说:“凶手在第一个抛尸地华北路,抛
的是装着
片、最重的,也是骑车最不好携带的旅行包。接着,他又在距离华北路只有七八百米远的广城路,着急地卸
第二重、相对目标较大的双肩背包,显然也是意在减轻骑车的负担。那么前后卸
两个包后,骑车便轻松多了,所以凶手一
气骑了两公里多,才在左
路抛掉死者的衣
和
脏……”
康小北大概听懂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一路上韩印总在询问距离的问题,但在通工
上还有个疑问,便打断韩印的话问
:“为什么不是
托车?”
“托车倒也不能完全否定,但如果是
托车的话,排查起来相对就容易得多,凶手应该不难找,所以我觉得最有可能的还是自行车。”韩印又继续刚才的话,“还有一
,第二次抛尸的终
并不是左
路,而是江边。我认为凶手将死者的生
、骨盆,以及不小心夹杂
去的一
手指,都扔
了江里,这也是我们一直没找到这些残骸的原因。好了,今天就说这些吧……”
康小北正听得神,韩印却戛然而止,康小北显然觉得不过瘾,意犹未尽地说:“再说
,再说
吧,那‘1·4碎尸案’呢?”
“‘1·4碎尸案’,抛尸用的是汽车这可以确定。重
应该分析的,是凶手与前案刻意保持一致的抛尸动机,这还需要
研究才能有结论。”韩印打了个哈欠,
一
气,“走,回去吧,我困了,以后有的是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