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
  4. 第20节

第20节(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能说明“渔负友”版本的故事完全是伪造来的,有太多牵附会的成分,本不足采信。

说法来源于张文祥本人的供词。据陈功懋(其祖父陈镜题曾参与会审张文祥的录供研讯)在《张文祥刺新贻案真相》一文中说:张文祥供称咸丰七年他为发捻时,新贻庐州失守,曾经被其俘获。但当时他并不知新贻就是庐州知府,因此将新贻与随从时金彪一起释放。时金彪激张文祥饶命之恩,曾经暗中告诉他:新贻一直暗通甘肃的回民反清武装。后来张文祥看见新贻“私通回匪”,却还能青云直上,为之不平,决意为朝廷除害,将其刺杀。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同治元年(1862)三月,太平军西征陕西,各地回民纷纷响应,从此掀开了西北回民大起义的序幕。当时有个伊斯兰教阿訇名叫任武,曾经参加过咸丰年间的云南回民

而乔松年有意写诗嘲讽新贻的动机也十分可疑。新贻升任浙江巡抚后,乔松年调任陕西巡抚。不久,新贻升闽浙总督、两江总督,青云直上,乔松年却因病被免职。昔日的属飞黄腾达,而自己却江河日,乔松年心中很不好受。此人富贵之家,自小养尊优,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上有极的纨绔之气,即使过巡抚这样的大官,也不改其本。恰好刺案发生后,迷雾重重,真假难辨,乔松年幸灾乐祸,趁机附和“渔负友”说,写歪诗愤,推波助澜,也不足为奇。

在“渔负友”版本的传闻中,张文祥被塑造成忠肝义胆、为友复仇的侠士形象,大有昔日荆轲“风萧萧兮易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风度。但如果新贻真是富贵背友的话,曾国藩的结案已经多方顾及新贻的面,作为新贻亲信的孙衣言、袁保庆,应该考虑到新贻的名声重要,立即接受曾国藩的结案才合合理,为什么二人却拒绝在奏结上签字呢?对于新贻的个人生活,自小跟随在他边的四弟新祐(新贻被刺时任河南试用知县)应该最清楚。如果新贻真是帷薄私,为了澄清人品,新祐应该立即接受审讯官员的结案,以为兄掩饰。可是即使后来张文祥被凌迟死后,新祐还是觉得兄疑案未明,并为此而怅恨终生。

第二传闻则是新贻“私通回匪”说。

之前新贻被张文祥一刀刺中时,大喊了声:“找着了!”被好事者解释为“冤家路狭,终于被找到了”的意思,认定新贻与张文祥是旧识,让“渔负友”说听起来更加煞有介事。其实新贻是山东人,有重的山东音,他喊的那一句本是:“扎着了!”新贻在遗疏中还特意提到自己是被“不识姓名之人”所刺,以他当时命悬一线的状况,十足可信。

传闻首尾俱全,枝叶纷披,听起来煞有介事。令其真实得到加的是乔松年的一首诗。乔松年任安徽巡抚时,新贻刚好在他手任安徽布政使。新贻遇刺后,乔松年写诗咏,其中有“群公章奏分明在,不及歌场独写真”之句,显然是讽刺新贻“渔”。既然新贻当时的上司都说他“渔”了,民间当然就更加信以为真了。新贻死后不久,他的小妾郑氏在江宁府后院上吊自杀,这小妾便被说成是曹二虎之妻,更成了新贻“渔负友”的佐证。而张文祥一击得手,准地刺中要害,表现职业杀手的素质,也让张文祥勤练刺一说更加绘声绘影,言之凿凿。

其实,同治四年新贻已经升任浙江巡抚,人本不在安徽,他在浙江任上了许多好事,很得当地老百姓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新贻借寿镇总兵之手杀曹二虎一事也不合常理,真要杀人灭,秘密通知徐周即可,何须将曹二虎当众死?而新贻一生颇有清名,并非传闻中那般无耻好,他死时跟在边的两名小妾金氏、郑氏均已经年过四十,跟随他已经超过二十年了,又哪里来的曹二虎之妻?

夫练成后,张文祥一直暗中跟随新贻,先后到浙江、福建、江宁,最终找到机会杀了他。据说新贻看清凶手是张文祥后,说了一声:“是你啊!”接着便吩咐左右:“不要难为他!”

有意思的是,刺案发生后不久,江宁的酒楼茶肆开始传唱《金陵杀》的评弹。没过几天,上海租界里的丹桂茶园又编排了《刺》一戏,其中新贻是一个忘友背主、勾结洋教、卖朝廷的大坏,而张文祥则是一个侠肝义胆的大英雄。戏上演后轰动一时,朝廷竟然也没有派人预。当时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也赶来凑闹,试题的时候,竟然寓其讥讽。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