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损失四千元;惩办“肇事首犯”等。]
曾国藩本人就是在天津教案上栽了个大跟,与洋人有关的一切都令他避之如虎。而醇亲王奕是恭亲王奕?亲弟,慈禧太后亲妹夫,正受太后力捧,广结八旗
弟,整顿神机营,隐有制约湘、淮两军的用意,是个绝对碰不得的人
。因此对于这个版本的故事,他不愿意相信,也不敢追查。
第五传闻是“督抚不和”说。
传闻说,是江苏巡抚丁日昌三千两银
买通张文祥,谋杀了
新贻。
江苏巡抚为两江总督属,
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驻在苏州。之前,太湖
师哨勇徐有得、刘步标陪同哨官王有明到苏州看病。当晚,徐有得、刘步标二人闲逛
院,刚好遇到丁日昌族人都司丁炳、范贵等人。双方因为争夺一名
貌
女起了冲突,打起架来。刚好苏州亲兵营游击薛荫榜带兵巡夜,将滋事的双方都抓了起来,各打四十军
,以示警戒。偏偏徐有得很不服气,结果又被加打了四十军
。这件事就此了结。
不料四天后,徐有得伤重而死,事一
就闹大了。江苏巡抚丁日昌为了表示自己公正,主动上奏,自请议
。此时他还不知
当天晚上在
院参与打架的还有自己的儿
丁蕙蘅(时为候补
员)和侄
丁继祖,后来知
事
经过后,后悔莫及,但也无可奈何。
朝廷将案件给了两江总督
新贻
理。
新贻接案后,倒也十分认真地秉公
理,但丁蕙蘅始终不肯来江宁投案,派人前去传唤,丁日昌则推托说儿
夜里越墙逃匿,不知去向。而实际上,许多人亲
见到丁蕙蘅在巡抚衙门
,毫无顾忌。这期间,丁日昌多次向
新贻请托,希望他
抬贵手。
新贻认为丁蕙蘅拒不投案是故意藐视自己,又因丁日昌是曾国藩亲信,十分警惕,置之不理。就是从这个时候,“督抚不和”的故事开始广为
传。
由于丁蕙蘅拒不到案,此案拖了将近一年也无法结案。新贻十分恼怒,决定
行结案,将丁炳、薛荫榜、丁蕙蘅、丁继祖等人都
以革职,并判
款一万两白银以安置死者。丁蕙蘅仗着父亲是江苏巡抚,
持不肯归案,
新贻也有办法
理,上奏请
朝廷议
。
以上全是真事。四十天后,
新贻遇刺。最可疑的是,
新贻遇刺当天的阅
,
照惯例总督和巡抚都要参加,但江苏巡抚丁日昌却并未到场。他已经在刺
案发生前夕自苏州赶赴天津。
不过,丁日昌赶赴天津却是奉旨所为。当时,曾国藩理天津教案不力,被全国上
痛骂,曾国藩
到难以支撑,便上奏请求另派大臣赴津协同办案。于是清廷选中了有“洋务能员”之称的江苏巡抚丁日昌。六月二十八日,清廷
谕令命江苏巡抚丁日昌赴津办理教案,因其路远,难以速至,又命工
尚书
昶熙先赴天津。
奇怪的是,丁日昌接到谕令后,没有立即赶赴天津,而是一直拖到七月十四日。当时,从苏州到达天津需要十天左右,也就是说,丁日昌是在新贻遇刺前十天就离开了苏州,并且刚好在刺
案发生的前一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五日到达了天津。一
船,丁日昌便直奔直隶督署,与曾国藩密谈良久。正是在当天,江宁大雨,
新贻阅
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