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儿。一天,妻
说:“你一句话都不说,我要这些儿
有什么用?”于是,把三个儿
都掐死了。这时候,那个人才大叫一声。与此同时,在嵩山,只见炼丹的药鼎冲天而破,金丹从中猛地飞
……
顾玄绩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故事是有原型的。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曾记载过一则类似的故事:天竺有隐者为修炼,求一人站立于坛侧,一晚上不得说话。快天亮时,那人突然开,隐者批评他违约,那人说:“
夜后,我恍然如梦,见往昔的主人前来,我忍着不跟他说话,激怒了他,因此被害,托生到一
人家,想到与您的约定,多年不敢说话。后娶生
,又丧了父母,也一句话不说。年老时,我妻大怒,说,你再不说话,我就杀了你儿
!这时才忍不住说话。”隐者说:“这是
在作祟啊。”
对嵩山的那个人来说当然也是如此。
在这个故事中,考验的虽然是意志力,但却是以炼金丹为背景,从侧面金丹炼成的艰难度。也正因为如此,唐人志怪中,才充斥着各
有关炼金术、炼银术的秘闻,在千年之外,仍久久地弹拨着我们迷失于幻想的神经。
升仙术
《酉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离奇的故事:唐德宗建中(公元780年~783年)末年,有书生名何讽,在
安买得黄纸古书一卷。夜读时,在书卷中得一发卷,
四寸左右,呈环状,无端
。何讽不知为何
,于是将其裂开。随后,奇怪的事发生:断
不停滴
,达一升多。
何讽怪而烧之,闻到发的气味,化作白气一
。
后来,何讽在一个夜宴上将此事告诉某士,后者听后大为扼腕:“你真是天生俗骨!白白丧失了羽化成仙的机会,但命运如此,奈何?”
何讽不解。
士说:“我
门《仙经》中有记载,蠹鱼(即书虫)连续三次吃掉书页中的‘神仙’二字,则化为你先前看到的发状
,名为‘脉望’。
夜后,拿那发卷映照星辰,则仙人降临,向其求丹药,就着从发卷中滴落的
服
,即可羽化飞仙。这个机会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却被你白白地浪费掉了。”
何讽再也没心思参加什么夜宴了,折回住,取
古书翻阅,发现书页间确实有三
字迹被书虫啃掉。
前后文的意思
行推测,三
皆“神仙”二字。
可以想象,当时何讽有多悔恨。他坐在书房里,对着那卷泛黄的古书发呆,直至天亮:“建中末,书生何讽尝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规四寸,如环无端,何因绝之,断两
滴
升余,烧之作发气。讽尝言于
者,吁曰:‘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据《仙经》曰:蠹鱼三
神仙字,则化为此
,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
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因取古书阅之,数
蠹漏,寻义读之,皆神仙字,讽方叹服。”
这是一个凡人因不博识而错失成仙机会的故事。
神仙神仙,神与仙是不同的。神,是先天自然就有的;而仙,是人修炼而成的。地说,仙又分为仙人和真人,两者也是不同的。所谓仙人,以
生不老为追求目标;而真人,则更注重
神的永恒和不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