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生逢宋代
  4. 第45页

第45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五月中,寇准接到朝的诏命,便收拾行装准备起程。他的门生闻听后不妥,给他献了上中三策:东行到河(今河南孟州市)时,可称病决请求外任,此为上策;中策是觐见陛时,揭发终南山天书实乃虚妄之事,尚可保全一世清名;策则是重返中书拜相。

说起来,寇准的能力魄力与品行,真宗都很清楚,所不满的是不善解人意。但这次主动献天书,表明他明白了事理,懂得顺从君主。而王钦若一伙期的溜须奉迎,已了无新意,也逐渐厌倦。因此,天决定换人,传诏寇准回到中书,同时罢免王钦若相职。政治就是如此反复无常,两个冤家一喜一悲。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一回复相,是寇准的最后一次,并且仅了一年有余。此时,朝中的新贵已经崛起,尤其是以理财见又心机极的丁谓,得天赏识,与寇准拜相的同月获任参知政事,半年后再升迁为枢密使。而旧臣中的枢密院首脑曹利用以及冯拯等许多人,都与他关系不睦。与这些新老官僚打,他还是不够老辣,时常故态复萌。岂知世事变迁,他这位刚直有功的宰相,在政敌看来已是过气老派之人。

翌年,因真宗患病日,经常厥,权力的刘皇后遂于持权柄,并与两位枢密使丁谓、曹利用及翰林学士钱惟演等人结成同盟,形成控制朝政的大势力,一时廷朝堂形势诡谲多变。寇准看不惯,便向天建议传位太,由可靠大臣辅政,还特别指丁谓和钱惟演皆为佞人,不可辅佐未成年的少主。

寇准本不善于理和同僚属的关系,这时又与副职丁谓搞僵了关系。据记载,最初丁谓对寇相公十分尊敬,但寇准倚老卖老,不把丁参政放在里。其他的事不说,仅一件事便得罪了丁谓。一次,中书里大臣会餐,寇准的大胡上沾了些汤,丁谓立即站起用手替他仔细抹掉,这本是示好讨好之举,他却不领,竟当着多人面取笑:你也是大臣,如何能胡须的事!搞得丁参政十分尴尬。可想而知,受天信的丁谓哪能受如此之气,遂就此忌恨在心。

这一年,寇丞相58岁,年岁不算很老,但心态却已老矣。

寇准并未采纳弟的好意,于该月底抵达京师。于是,时隔数年,君臣再次相见。此时,多病的真宗皇帝也在思考未来的国政。两年前,王旦病重之际,天曾询问相位可托付给何人,王相公回答说:以臣愚见,莫若寇准。真宗不愿接受,又问:寇准刚褊,可推荐另外人选。王旦答:至于其他人,为臣就不知了。随后,王旦病逝,王钦若中书,与向中同为宰相。

觉得有理,不久便诏宣寇准赴朝。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