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第59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据说,钟氏两次怀孕期间,夫妇虔诚祈祷,心诚则灵,结果在梦中得到朱衣神人的眷顾,先后赠送《礼记》、《文选》两书,于是在太宗至道二年(996)和真宗咸平元年(998),相隔两年分别生下二子。

说到这两本书,可非一般,一本是汉朝人戴圣编纂的儒家经典,后世称为小戴礼记,另一本是南朝萧梁太子萧统选编的诗文总集,后世称为昭明文选,一个教人懂得礼法,一个教人作文写赋。母亲能做这样的梦,岂非冥冥天意昭示?由此定下两人不同的性情与前程。

按照传统,父亲给两个儿子取名:郊、祁,取字:伯庠、子京,这便是后来的二宋兄弟。不幸的是,哥儿俩尚未成年,母亲就先死去,继母朱氏随后踏入家门。真是不幸的事还要成双,父亲不久也辞世。接下来,大概继母或许改嫁,或者厌弃了前夫之子,二宋顿时成为孤儿,被迫归依亡母的娘家。

母亲娘家在安陆,这里也是父亲的故乡,为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州城所在地,居汉水流域,属中等水平的农业区。外祖父也是位读书人,家境显然不富裕,但因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支撑,倒是可以提供浓厚的学习氛围。二宋俩寄人篱下,可谓相依为命。古人云:长兄为父。父母俱亡后,年长两岁的大宋对小弟自然要照顾,小宋对大哥亦多有依赖。由此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大宋稳重周详,小宋张扬率直,这也在情理之中。在困境中,他们苦是吃了,书也读了,就此度过了少年时代。

确如先贤们所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贫寒出孝子,贫寒也造才俊!二宋视科举做官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因此互相砥砺,发奋求学。年轻人彼此争强好胜,尤其是聪明过人者喜好相互较劲,要分出个雌雄。这对亲兄弟也不例外,时常在文章诗赋间比试高下,你追我赶,就此才学出众,名扬一方,以至于引起了地方官的注意。

安州知州夏竦品行欠佳,但文采超群,曾在朝中做过起草诏书的知制诰的职务。他对州学里宋家兄弟的诗文极为赏识,于是召见并指点过。一次,夏知州命二人就落花为题赋诗,大哥遂咏出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空到地香的句子,小弟呈上的对联则是: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存半面妆。夏竦读罢,大为赞赏,点评道:咏落花而不言落字,大宋当状元及第,不仅如此,又相貌不凡,风骨秀重,日后当做宰相。小宋虽有所不及,但也能高第中举,成为帝王身边的近臣。夏某人的品评,正说明二宋才华的出众。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