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当寒云撰文委罪于陈英士,亦有所借因。原来宋教仁北上,陈英士竭力阻之,恐他受袁世凯的羁縻,而失其计划。奈宋自信力很,曰: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混浊,岂得为大丈夫哉!不应竟去。陈没有办法,只得任之。陈固有醇酒妇人之癖,一天,和诸狎友宴于
女
雪南家,正酣饮间,忽有人来报宋被刺于北火车站,陈初闻之愕然,既而却举杯向诸狎友说:可
此一杯。人们便误会陈闻宋死,而藉杯酒庆功。实则陈之所以如此,无非有憾宋生前不听劝告,结果遭此毒手而死于非命。[77]
这个故事的真实同样无法证实,而且野史味
更
,因此完全起不到为陈其
洗冤的作用。实际上,袁克文在沈、应、陈死无对证的
况
才发表这一故事,本
就很值得怀疑。而从其所讲故事
容来看,稍微了解一些国民党历史的人,立刻就会发现,其中有三
明显的错误。
照这个故事,一直以来怀疑袁世凯为杀宋主谋的主
认识,将被彻底颠覆,而另一位受疑对象陈其
,将坐实主使之名。不幸的是,袁克文撰写《辛丙秘苑》时,故事中涉及的沈翔云(虬斋)、应夔丞、陈其
三个人
已分别于1913年、1914年、1916年死去,人们将无法证实故事的真假,只能听袁克文这唯一当事人的一面之词。然而,袁克文的特殊
份又让人不能不对这个故事的真实
产生怀疑。叶楚伧当时看了《晶报》,就大不以为然,说一派胡言,邵力
也斥为颠倒是非。[76]而郑逸梅则在后来又讲了一个故事,一方面说明袁克文如此撰述有其原因,另一方面为陈其
辩护。他说:
陈英士、应桂馨宴之。筵间,英士询其组阁之策,遁初曰:唯大公无党耳。陈默然。应詈曰:公直叛党矣,吾必有以报。言时,即所怀手枪,座客劝止之。遁初曰:死无惧,志不可夺!遂不
而散。而陈、应日相筹谋。予故友沈虬斋,陈之党也,谓予曰:遁初不了。予详诘之,虬斋曰:同党咸恨之,陈、应尤甚。迩日,靡日弗聚议,虽亲如予,亦不获闻。偶密窥探,辄闻遁初云云,辞
不善也。未几难作,遁初竟死矣。应知赵秉钧畏遁初夺其位也,遂假
于洪述祖,诱得电信,初意但为要功计,不期适以此而移祸也斯时应已就狱,赖陈英士辈隐为之助,而北方之势力尚未达于沪,赵、洪又不自承,且为证之电惟毁〔燬〕宋酬勋四字,既云酬勋而
阁并无为洪辈请勋事,故先公始终
持不使赵就沪狱,令提应等
都,南中又
持不许,相持至二次革命,陈始拯应
狱。既谓应贪北方之勋而杀遁初,陈反拯之,何也?[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