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玄幻奇幻
  3. 老舞生
  4. 第1章 狗腿子 1.夭折

第1章 狗腿子 1.夭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左房七八个平方,是锡顺的娘住的。日本鬼快打杭州时,莲随大人逃到荆山岭避难去了,锡顺的爹在自家门前小河里撒了泡,不巧被汉看见了,告到旧藩署,来了两个鬼,各把他吃了个背摔,没几天,便吐血死了。锡顺当时十来岁,也被抓去万松岭,到鬼兵营里养。锡顺的娘突遭灾祸,三日不,后来抑郁成病,生活很难自理。解放后,锡顺和莲结婚,便住在这间老屋里。

离路五六十米的青石板上,搭着个塑料棚儿,棚里摊着一张旧草席儿,上面躺着一小死尸,盖着一块虽皱却洁的白布儿。

杭州人旧俗,喜取绰儿,不叫名字。

锡顺皱起了眉:“一没木板,二没油漆,这个小棺材如何得来?荆山岭离这儿五六十里,走走也要大半天,还要叫人抬,不给脚钱儿谁肯,不如葬在万松岭,近便些。”

锡顺听了话后,瘦削的脸儿像天一样来。莲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不分场合,没遮没拦,你好受不好受,锡顺毕竟读过几年私塾,也被老婆烦惯的、骂惯的,有些耐心儿,也不搭理她,掉回屋里去。

都是“光荣妈妈”2赐的福,一家九,靠锡顺一辆铃儿不响、其它都会响的自行车,起早摸黑,走城北,闯城南,在运河、钱塘江边贩来甘蔗、西瓜等果,摆在丁字路拐角,赚几个铜钿养家糊,没甚么余钱。莲不当家,不清楚家中有多少积蓄。

“人是活的,是死的!”莲本是个八音,听了老公的话,伤心得很,立起来,嗓门虽哑却尖:“我莲前世欠了你什么债,你这个小气鬼,一个铜板翻来翻去,到了这个时候还不肯用!”

这吵架便吵架了,谢家兄弟都习以为常了,没什么好担惊受怕的,只是莲向来争好胜,不受邻居们欺负,常常为了一的小事儿与他们斗嘴。

那屋堂前用竹篱隔开,竹篱上糊了一些报纸,时光久了,黄黄的,破破的。

“你这块茅坑边的石板,阿到底怎么办,倒是放个儿啊!”莲见老公不理她,上前一把扯住胳膊。

阿贤、阿龙、阿虎守着弟弟,见父母又要吵架了,知会没完没了,三张小脸儿顿时愁白了,里忽闪着泪儿。

阿五名,家里人叫阿,是谢家六兄弟中生得最壮实的,百米外拎尺两桶井,行走如飞;握着腕的扁担,当街一横,邻居小浑望风而逃。

有邻居“麻婆儿”者,满脸麻,生得大壮实,凶得很,有两儿两女。大儿绰号“老缸”,二女儿叫杨梅,都是拖油瓶3;三女儿**桃;小儿绰号“小狗儿”。这老缸天生的胎里坏,见谢家兄弟多,老五又了得,单打独斗不过,便纠集左邻右舍一伙小鬼,如“六只指”、“鼻涕阿二”、“跷拐儿”、“肢手儿”、“张大”、“阿德哥”、“缺嘴儿”等,趁谢家大人不在家时,常来吃团

母亲莲亮火柴,重新燃了油灯,用竹筷挑着灯芯儿,两行泪止不住又来,用袖儿揩抹着。

天渐渐黑了,风也大了些,父亲锡顺拿着两块破瓦片儿,一前一后压在白布上,担心风掀白布,孩儿添冷。

锡顺夫妻每每吵架,这十来个小鬼就来看闹,蹦蹦,指指戳戳,所以,

城隍山上那时还没有城隍阁,只有瞭望塔,又叫“望火楼”,驻着解放军战士,观察杭城火。六、七十年代的杭城很小,上到湖墅、到江而已,不像现在楼林立,都是低房浅屋。伫立塔上,倍望远镜一望,杭城一览无余。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木板儿,外涂泥浆儿,再抹白灰儿。朝西的门窗、墙面,日晒雨淋,脱落斑驳。

“我想给阿个小棺材,葬在荆山岭他爹爹坟旁。”莲哭了一天,嗓有些哑。

右边一条一米不到的泥地走廊通到里屋。里屋没有窗,黑漆漆的,得很,约莫十个平方,锡顺夫妇睡。到底是厨房,边上有个小天井,五六个平方,与邻居共用的。天井门对过一个木楼梯,楼上二十来个平方,老大阿贤、老二阿龙、老三阿虎、老四阿明、老五阿、老六阿煌住的。推开后窗,正对着城隍山。

谢家阿五满红疹,发冷发兔儿1死了,年仅四岁,就像他脚后的明灯,本是亮亮的,寒风来,忽然就灭了。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