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御香行
  4. 御香行_分节阅读_72

御香行_分节阅读_72(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打那天开始,陆幽便得了全新的差使——每天早晨,他都会首先前往东丽正殿,旁听东朝会。而后前往蓬莱阁,伺候惠明帝晨起,端汤奉药,并将朝中诸事择机要者,说给皇帝听。

陆幽的新家就在云门以西,贴着掖的南墙。院遍植着大的泡桐树,叶片早已掉光了,黑铁一般的枝在萧瑟北风中摇摇晃晃。

再过十余天便是元日,一年一度的天门大朝近在前。正当文武百官纷纷翘首以待的时候,东丽正殿却传了消息,以贪赃受贿为名,将侍御史于承打诏狱。

戚云初说,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太监是个才,可惜英年早逝,只留数十篇怨诗。其中又有将近一半,是在咏这里的桐与桐凤,此亦得名“紫桐院”。

戚云初托着方盘走到陆幽面前,揭去覆着的黄巾。只见盘中,端端正正地摆着一件紫袍。

至于太那边,因为有了江启光的一番斡旋,似乎也默认了侍省这边的动作,并没有对陆幽任何的刁难。

北风呼啸了整日之后,诏京城终于落了今冬的初雪。巍峨的九重禁一片素洁。凡间的朱楼绿瓦,尽皆升华为了天上的琼楼玉宇。

其后十余日,有零零落落的消息开始传陆幽的耳朵——太开始整肃朝中法度,首先拿了几个衔轻势微的闲官开刀。

消息传到陆幽耳朵里,倒并未觉得多大惊奇——这侍御史于承的胞妹曾被太羞辱,他也因此投靠宣王。如今宣王故,太这是要秋后算账了。

那惠明帝静静地听他全说完,又沉定了片刻,方才缓缓地说:“通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换陆幽来这个太,迟早也会抹煞掉这个存了二心的朝臣。只是这于承虽然品级不,却是日常打理御史台诸务的资要员。南来北往的弹劾文书,差不多都要从他手中过上一,天日久,他在朝中的关系自然也称得上是“盘错节”。

那个老猾的江启光,又怎么会给太主意?

午后,前往安仁,伺候萧后用午膳,再陪她说一会儿话。及至黄昏时分,还要再度返回蓬莱阁请安,有时还会在阁中值夜。

朝中群臣的反应,陆幽暂时不得而知。对于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宣王赵终于要殡落葬了。

晃晃灯烛之,惠明帝难得正襟危坐,旁立着侍监秋公戚云初,手中托着一个盖了黄布的檀木方盘。

宦官陆幽,因忠心侍主,升侍少监,赏永业田三十五顷,赐服。

鼓齐鸣,东丽正殿上,左右坊并詹事府诸官列队迎候。

陆幽似乎从未见识过如此浩宏大的阵仗,满街缟素,遍野悲歌……但无论如何,这都是赵最后的哀荣了。

浩浩的送葬队伍,西安福门,往诏京城北的回鸾岭行去。陆幽一縗絰,手执明旌,行走在宣哀王灵柩前。

紫桐、紫袍,看起来这抹尊贵而冷寂的紫,即将他今后的人生路中,挥之难去。

只见周遭雪似的纸钱漫天飞舞,幡幢迎风招展,旃檀香弥漫。

不仅如此,寒鸦落也是不必再去了的。

然而他却已经懂得——所谓的平静,只是波澜掀起之前的假象。

侍省的东北角名为紫云院,专供正五品以上的宦官居住。戚云初虽然在外有私宅,但是大分时间也居住在紫云院名为“云门”的宅邸之中。

在向上攀一大步之后,陆幽的人生又迎来了好一阵平静。

由于他举止得宜又聪慧机,再加上那十成十酷似的容貌,帝后二人最初的些微迷茫很快就消弭了去,愈发在心底里认定了某些事

落葬之后的第二天黄昏,陆幽被传召到了蓬莱阁。

陆幽心中就此打一个问号,也没忘记将这件事汇报与惠明帝知晓。

十月初七,北风呼啸,日月无光。

如今太尚且只是监国、基未稳,虽然罢免一个小小的侍御史并不难,但也未免打草惊蛇,太过心急了一些。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