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国策
  4. 第66章 有利有弊

第66章 有利有弊(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毫无疑问,军没有上当。

当时,印度洋舰队与南海舰队确实没有会师。问题是,共和国海军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让这两支舰队会师。从战后公布的一些数据来看,共和国海军从一开始就决定让两支舰队分开行动,南海舰队的任务是阻挡来自澳大利亚的支援力量,并且在击溃了澳大利亚方向上的军海上作战力量之后,向西迂回机动,设法绕到军舰队南面,迫使军舰队在别无选择的北上与印度洋舰队决战。虽然这一计划小看上去非常大胆,甚至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但是在战场局势双向不透明,也就是军不可能准确掌握共和国舰队活动况的前提条件,这一计划甘就有可行

路肯定非常坎坷。因为共和国海军完全可以动用署在基斯坦、伊朗与也门的岸基航空兵监视整个阿拉伯海,甚至会动用署在苏丹的岸基航空兵封锁红海封锁红海的办法非常简单,在相对狭窄的海域布设几百枚雷,就能让任何一支舰队望而却步,所以军舰队北上的生存概率非常低,最终很有可能被2支共和国舰队从后方包抄,然后在共和国海军多方力量的围剿全军覆没。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任何军事家都知,在这相对平衡的战局,最不应该的就是分兵行动。

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南海舰队明目张胆的袭击了迫戈加西亚、拦截了第三舰队、攻击了海上基地。军指挥官才认为印度洋舰队没有前往尔代夫群岛海域,而是在南后不久转向东行,与南海舰队会师,并且在南海舰队附近

不得不承认,军指挥官的这一分析有些理。

正是如此,在收到这条报后。军舰队没有转向南,而是前往迪戈加西亚,并且在半个小时后就派了3个大队的刃多架重型舰载战斗机。对刃度到?田度方向上的海域行全面搜索。

实事求是的讲,军指挥官的分析并没错,至少没有全错。

前面已经提到,单论舰队实力。双方各有优劣,军数量占优,共和国舰队则拥有质量上的优势。总而言,双方的战斗力在伯仲之间。虽然从表面上看,对迪戈加西亚行突然大之后,共和国海军取得了主动权,但是在印度洋中,特别是在离印度次大6凹千米以外的吐海海域,因为岸基航空兵的作用非常有限,所以共和国晚联从有明显优势。战场态势对双方都比较公平。

军指挥官看来,不共和国舰队的目的是什么,至少有一可以肯定,那就是南海舰队还没有与印度洋舰队会师,不然不会袭击逃跑的快运输舰。原因很简单,不怎么计算”艘快运输舰都值不了几个钱,更比不上拥有7艘航母与数十艘护航战舰的庞大舰队,因此共和国舰队没有理由为了!艘或者几艘快运输舰而打草惊蛇,吓跑了整在南印度洋上活动的军舰队。

问题是,这并不表示军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换句话说,如果共和国舰队已经顺利会师,就应该迅向西,利用军舰队犹豫不决的机会,抢占有利的攻击位置,然后在军舰队之前起攻击。彻底歼灭军舰队。只有在没有顺利会师的,共和国舰队才会大张旗鼓的袭击逃跑的快运输舰,故意制造声势,让军舰队如临大敌,从而在况相对有利的,主动放弃唾手可得的战果,逃印度洋。

那么,共和国海军会上当吗?

虽然从表面上看,共和国与国海军都在分兵行动,但是双方在第一阶段的战术选择都是尽快让主力会师,为此甚至不惜牺牲一些次要作战力量,比如军用第三舰队与海上基地引诱共和国的南海舰队,而共和国海军则用袭击迪戈加西亚的方式,诱使军第四舰队与第八舰队前去决战。由此可见,双方在尽量确保自兵力尽快会合之外,还在设法迫使或者诱使对方分兵。

军舰队来说,局势明显比看上去危险得多。

考虑得更的话,军指挥官甚至有理由相信,这就是对手的本意图。

对于这个问题,军指挥官给的答案很简单,即共和国海军绝对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在他看来,战场上的实际况很有可能与他收到的战报截然相反。并不是说。军指挥官完全否认了友军提供的战场信息,而是觉得战场况没有这么简单。照他的分析,印度洋舰队从瓜达尔南后,并未在尔代夫海域呆多久,而是转向东南,争取尽快与南海舰队会师。在此期间,某支舰队轰炸了迪戈加西亚,另外一支舰队则负责拦截第三舰队与海上基地。也就是说,共和国舰队没有在军舰队北面,而是在军舰队的东面与东北面,并且正在向军舰队南面包抄。


【1】【2】【3】【4】【5】【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