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国策
  4. 第78章 主力舰

第78章 主力舰(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时间制订计共,甚至能够在俄中间制造矛盾,从而耽搁国的兵行动。只要能够减缓国陆军作战队到达俄罗斯战场的速度,共和国陆军就有机会在军扭转战局之前打到莫斯科,哪怕只能把战线推到梁赞,也能让国当局认识到,俄罗斯已经战败,继续兵没有任何意义,从而以相对圆满的方式结束大陆战争。

袁晨皓有这样的想法也可以理解。毕竟在裴承毅手军事指挥后。他的首要份不再是总参谋,而是大陆战区司令。

看得来,袁晨皓的这一立场严重缺乏大局观。

暂且不说在兵俄罗斯之后。照原计划答应大陆战争的可能有多大,国当局兵俄罗斯的战略决策,绝对不是信开河,杜奇威更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也就是说,国陆军肯定早就为参与大陆战争了准备,如果俄罗斯迅速战败,而原本计划派往俄罗斯战场的几十万军该何去何从?要知,在任何一个战场上。几十万军都能够改变战场局面。

以毖年5月份的况来看,只要共和国陆军在年底打到莫斯科。杜奇威就很有可能让前往俄罗斯的运兵船驶向地中海,将几十万国陆军的队放到中东,用中东战争的胜利来弥补大陆战争的惨败。因为袁晨皓始终主张先打赢大陆战争,而且要在年底前攻打莫斯科,就得投足够多的兵力,所以在军增援中东的时候,李东石手里肯定没有足够抵挡几十万军的兵力,也就守不住中东战线。结果可想而知,就算共和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大获全胜。也会因为中东战场上的惨败而黯然失。更重要的是,就算欧盟会在共和**队占领莫斯科之前向俄罗斯宣战,然后兵控制白俄罗斯、乌克兰与俄罗斯西地区,将共和国陆军挡在上千千米之外,因为共和国陆军在中东战场上的惨败,欧盟也绝对不会因此向国宣战,甚至会与国媾和,在俄罗斯战败后,欧盟的态度决定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走向,因此共和国付的代价肯定要比取得的果实大得多。

平心而论,裴承毅反对袁晨皓极端主张的本原因就在这里。

可以说,这也正好反应了两人的战略决策能力。虽然世界大战是由多场战争组成的全面战争。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世界大战中的各场战争相互关联、会相互影响,因此任何一个战场上的胜败都不能代表整胜败,只有对最终胜利有用的,才是有价值、而且应该积极争取的胜利。

由此可见,裴承毅并不主张拿军开刀。

准确的说,是不主张把军耸成号打击对象。

照袁晨皓在战后的回忆,当时裴承毅的意见很明确,即在适当降低战役目标的前提,仍然以打击、消灭俄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并且适当打击军,特别是在战场上表现得比较积极的军,而打击军的主要目的不是消灭军有生力量。而是打击军官兵的士气与斗志。

虽然裴承毅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打,袁晨皓也没在回忆中提到。但是可得来,裴承毅是想向军施加压力,在让军认识到大陆战场上的艰难的同时,又不至于打垮军的意志。说得直接一,裴承毅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借助第二攻战役,让国当局增兵俄罗斯、而且是尽快增兵的决策,从而使已经武装、以及正在武装的几十万国大兵不至于到其他战场上惹是生非。

作为陆军上将,袁晨皓不可能不明白裴承毅的意图。

【1】【2】【3】【4】【5】【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