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都市青春
  3. 极限警戒
  4. 极限警戒 第1503节

极限警戒 第1503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吧。”

沈约沉声,“心无外萦缠,就为定。境界分层,是由于定力浅……”

第2246节 赵佶的前生

沈约提及定倒是驾轻就熟。

修行在于改正行为,改正行为就需静思行为的意义,要静思行为的意义,就要有足够的力。

有人说成名要趁早,可修行其实更是要趁早,修行本是清醒、向往清醒的举动,既然如此,就需要十足的力。若等力衰退,再想着证悟常人无法企及的峰,又如何能够到?

足够的力如何获得?自然是养蓄锐。

年轻人力充沛,远比年者适合修行。鸠罗什七岁从母家,这才证得无上妙法,传承经文妙意,沈约更是自幼修行,这才念念皆清。年倒不用颓废,当改正,总比死不悔改要上许多,若有恒心,慢慢静养,合乎“自然之静,而天地万生”的理,一样能有所成。

常说禅定分四禅八定,是说定有八个层次,第八层自然比第一层禅定要明,但能禅定一层都算不易,有人终生坐禅,却连禅定层次都不清楚,如何定更是一到哪层更是稀里糊涂,如此修行反增痴昧,又有何益?

沈约却清楚知禅定层次境况,提定关键两——心无外萦缠,就算定。

赵佶听沈约提醒,思索片刻后才,“那一刻,我的确忘记所在,同时没有什么念心安境界,住于光明之中,甚至觉不到的存在。”

望到沈约微有讶异的神,赵佶不由,“沈先生,我没错什么吧?”

沈约摇摇,只是:“说去吧。”他吃惊是因为据赵佶的描述,赵佶在那片刻竟四禅之定。

在修行中,并没有固定时间禅定的说法,也没有修行到某个层次,必定需要多时间的约束。

事实上,禅定,就是意识脱离界、无界的状态。界无禅定,有望存在,就不可能禅定中,因为暂时脱离望,这才望之幻不生,望之幻不生,六尘五蕴自然减弱,就会让定之人观到囚困于界无法发现的事

然后因为六受在那时候丧失作用,定之人没了生理本能的驱动,就会重新认知这个世界、正确认知这个世界,而成就四智,因此才有止观双运、定慧相生的形容。

有人天资不够,常修常坐,可连一禅都是困难,有些人却是天清醒,可一气至禅定最层,比如说释迦弟优波离,从未习定,但凭借对释迦的烈相信和尊敬,在释迦的简单指引,站立时竟一鼓作气会到四禅八定的各个层面。

赵佶非修行者,却能径直四禅之定,一方面是因为天基助力,另一方面,倒也显他的天资绝对不差。

沈约并没有赞许鼓励,倒不是打击赵佶,而是知定者会因为定之喜反倒执着法喜,舍本逐末后追逐那喜悦,反倒因为意尘增生导致不反退,反倒耽误了修行。

执果却忘记因缘,自然无法再度得果,就和守株待兔,徒劳无功般。

赵佶不知沈约的苦心,却信沈约所为都是为他考虑,放心事:“我见到大光明后有些惶恐,一时间不知发生了什么,念起,随即想到既然有六回,那不知我前生是谁?”

【1】【2】【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