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4.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91节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9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家书画,他也不挑边角来盖,总是左一块又一块,兴奋起来还写个硕大的“神”字,怪不得人家说他是关不掉的弹幕,一儿也没夸张。】

连雍正和康熙都有忍不住了。

乾隆撇撇嘴,哼了一声。

仙迹忽而讲起《快雪时晴帖》,乾隆还着自己一千七百多方印章中较为常用的一个,听仙迹奇怪地说自个为何要在《快雪时晴帖》上盖那么多章,他还不屑之极:

能得他的钟,又怎么能不算一幸运?

这三份古书画排名不分先后,都是他的心好。

调完又嫌弃:“多大年纪的人了,三岁的二十阿哥都知晓惜书本,不再书页上滥画小小乌了,他倒好,当了皇帝,打量无人能了,就胡作非为!”

边替皇上研墨的太监瞧不见仙迹,故而不知,看到乾隆在古字画上一气呵成写几个大字,又将硕大一方印章往上一盖,彩虹那是张嘴就来:“才虽不识字,但这么打一瞧,光凭这气势,皇上写得可比这李白还好呢!”

何况,这些字画能留他这个帝王的墨宝,难不是一桩幸事吗?有了他的墨宝,这些书画必将更价值!

对于乾隆而言,这些东西可不算什么国宝,他也悟不到后人对这些名家字画的惋惜之,不论是盖多少个章,又不论写的字儿是否喧宾夺主,那又有什么关系?天都是他的,何惜一纸书画?他在自个的东西上自然是想写什么写什么,想盖什么盖什么。

这个书房是他的地方——这里收藏了晋以后历代的一百三十多位名家的书画墨迹,共有真迹三百四十多件、拓本近五百

想着,又在李白的《上台帖》上收放自如地盖上一个新的戳,印痕,他又满怀快乐地欣赏了一番。

《上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真迹,已经被他盖上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章了,李白奇趣纵横、仙气飘飘的笔锋,让乾隆不释手。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快雪时晴帖只是乾小四一个盖章发弹幕的缩影,王献之的《中秋帖》,人家一共也只写了三十几个字,结果乾小四在那三十几个字周围应是以包围圈的形式盖了八十多个章,咋,王献之那几个字是犯了天条了吗?要这样包围人家?

乾隆总算心好了些,挑选了二十方新印章,正要叫贴太监将《富山居图》也拿来盖,谁知,这忽然腹又一阵绞痛翻

时常被林菱揶揄讥讽的乾隆已经不愿理会林菱的话了,若是她生在大清,他必要治她的大不敬之罪!

他治不了她的罪,她也甭他盖不盖章,就盖,非盖不可!

而其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更是他三希堂里几百件宝贝中的三件镇房大宝贝。

他巡幸江南,也总将喜的字画带在边把玩盖章,那是随时随地、兴致上来,就能提几个字、盖几个章。

又来!这混账仙迹又来了!他气急,再也忍耐不住,直接开仙迹直言斥责系统不公正、不公平、不敬重,谁知刚发去,就弹一条提示来,可他已经来不及细看,连忙一叠声叫太监扶着去官房。

康熙年间,康熙不忍直视地看着胤禛,胤禛……胤禛也很无奈啊,最终只得咬着牙表示:“儿日后定会好好教他!”

胤禛委屈地应了。

“都是朕的私藏,朕多盖几个章又有什么?朕还要题字呢!”

乾隆哪来儿那么多书画?除了臣搜罗献的,有一大分都是继承了康熙、雍正两代君王的毕生私藏啊!

至于其他时空,已经被前面目全非、满是红还兼一个硕大“神”字的《快雪时晴帖》惊呆了!

对于那些名字,今日才算解了惑,于是十分不

谁知他这样严整周正的人,能生

他们珍藏了一辈,拿来把玩赏鉴也小心翼翼,更别提在上面大肆印章题跋,如今算是被乾隆气得两一黑。

在他将近两千方印章中,他虽有五百多方不同的书画鉴赏专用章,却也不是什么书画都盖的!便是王羲之站在他面前,也该激涕零地谢恩才是。

康熙调:“不许他画!”

太监笑得像朵:“才可不敢欺君,真真是这么一回事,才老实的,只知晓在万岁爷面前说实话。”

乾隆哈哈大笑:“果真?”

听见林菱又批判他,乾隆黑着脸,想起之前通知改昵称的时候,那些备选的名字里就有:“新觉罗·癣”、“新盖中盖之王”、“弹幕狂者”,原先他不知这些名字是什么意思,但是潜意识里、帝王的直觉告诉他绝不是好话,因此他就没有改,这样比起来,好歹人间富贵也不错了!

“快雪时晴帖,朕看一遍一遍,时读时新,朕每日品鉴皆有所得,这不正是朕喜快雪时晴之意么?”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