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自落座。
请了茶,杜中宵:“现在京城事务繁忙,什么重要事
,要审言亲自前来?”
李复圭拱手:“牢城营里关的都是契丹显贵,圣上怕供给不足,特命我来听太尉使唤。若是有缺什么东西,我可以立即派人去办。”
杜中宵:“这些人在这里
地,能缺什么?稍后,我命指挥使崔向列一个单
给你。”
李复圭拱手称是。不说话,默默喝茶。
杜中宵看着他,过了一会,:“幽州战后,朝廷该对功臣加官
爵。直到现在还没有定
来,也不知
难在哪里。官职能以调整想得通,爵位总得升上去。”
李复圭:“太尉,事
哪里那么简单?谁的功大,谁的功小,谁该升得
,谁该升得低,且吵着呢。什么爵位,可关系着以后领多少钱,哪个肯让!”
杜中宵笑了笑,对李复圭:“那你让不让呢?”
李复圭一时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才:“自在随州时,我便在太尉
边,
军需粮草。后来到河曲路数年,又
枢密院,加上这一次幽州之战,总是有些苦功的。”
杜中宵叹了气:“看来你是不让了。说吧,此次前来找我,为的是什么?”
李复圭:“我在太尉
边十几年,话便直说了。战后富太尉镇幽州,枢密副使空了一人
来。依我看来,禁军整训之后,枢密副使非以前可比,不是寻常文官可以
的。”
杜中宵了
,
:“不错。怎么,有文官要
枢密院?”
李复圭:“不错。据传王珪和王拱辰两人,得圣上垂青,有可能
西府。”
杜中宵想了一会,:“看来,你有意枢密副使之位了?”
李复圭沉默,过了一会才:“我
粮草多年,功劳多有,难
不合适吗?”
杜中宵笑了笑,叹气
:“你也知
,圣上看重的是诗词文章。虽然这几年对外连战连用,与以前不同。但契丹一败,周边再无
敌,难免又是如此。你虽功大,但与那两人比起来,文名却是不显。”
李复圭神黯然。宰执是什么地位?对李复圭来说,现在是离着宰执最近的时候。如果错过,以后还不知
有没有机会。禁军整训后,宋朝的军事与以前不同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是最合适的。
杜中宵:“审言,官场上面,过于锐意
取,难免得罪人,会遇到麻烦的。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过,你说的有一
是对的,现在枢密正副使确实不适合多用文官。与以前不同,现在的枢密院
的事
比以前多多了,对军队不熟悉的,很难
好枢密院。两正两副,最多只能有两个文官,而且最好是对军队比较了解的文官。这样吧,我会上书朝廷,说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