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之。军渡青海,至伏俟城。夸吕遁走。虏其余众而还。案夸吕以隋开皇十一年卒,《隋书》言其在位百年,则此时夸吕年已老。隋世吐谷浑屡有衅,盖皆其耄荒使然,此时已肇其端矣。《晋书》云:吐谷浑有城郭而不居,随逐
草,庐帐为屋,以
酪为粮。《魏书》云:亦知
田。有大麦、粟、豆。北界气候多寒,惟得芜菁、大麦。《齐书》云:多畜,逐
草,无城郭,后稍为
室,而人民犹以毡庐百
帐为行屋。(《梁书》云:有屋宇,杂以百
帐,即毡庐也。)盖虽略知稼穑,终以畜牧为主。《晋书》又言其国无常税,调用不给,辄敛富室商人,取足而止,此纯乎羌人之习。其慕效中国或又取法乎西域,盖皆其王室、贵人所为,不能逮
也。其所重者商贾,所贪者货财。《宋书》谓其“徒以商译往来,故礼同北面,”“虽复贡篚岁臻,事惟贾
,”然则《梁书》言其使或岁再三至,或再岁一至,盖正以贾
故,乃为是纷纷然。慕璝曾表魏朝,言“爵秩虽崇,而土不增廓,车骑既饰,而财不周赏,”魏朝令公卿会议,不肯多与,自是贡献颇简;其通齐之使,实与商胡俱;俱可为《宋书》之言作左证。《宋书》又云:“金罽毡眊,非用斯急;送迓烦扰,获不如亡。”盖慨乎言之矣。或曰:《齐书·芮芮传》,言中国与之通使,常由河南
抵益州。建元元年,大祖遣王世武拜授拾寅,仍往芮芮,赐书云:“想即资遣,使得时达。”永明三年,又遣给事中丘冠先往使,并送芮芮使。其殷勤于河南,盖
藉通芮芮,其
通芮芮,则所以牵制索虏也。然芮芮牵制索卢,为力几何,江东君臣,不应不知。丘冠先之往使也,得玉
三尺二寸,厚一尺一寸,史家颇艳称之,则天朝士夫,亦曷尝不重异
?冠先后拜授休留茂,并行吊礼,遂不得其死。史云:“休留茂
令先拜,冠先厉
不肯,休留茂耻其国人,执冠先,于绝岩上推堕
谷而死。”吐谷浑非夜郎自大者
,既徒志在赐与,安得争此虚文?然则冠先之死,又恶知其究因何事邪?
吐谷浑为外来之族,故其文明程度稍,其邻近诸族,则仍多率其榛狉之旧。诸族最近吐浑者为白兰。《周书》云:“白兰,羌之别
也。其地东北接吐谷浑,西北至利模徒,南界鄂。风俗、
产,与宕昌略同。”其与中国通,惟周保定元年,(陈天嘉二年。)曾一遣使献犀甲、铁铠而已。《北史》云:“吐谷浑北有乙弗勿敌国。(《魏书》作乙弗敌国。)国有屈海,周回千余里。众有万落。风俗与吐谷浑同。然不识五谷,惟
鱼及苏
。(苏
状若中国枸杞
,或赤或黑。)有契翰一
,风俗亦同。白兰山西北,又有可兰国。(《魏书》作阿兰国。)风俗亦同。目不识五
,耳不闻五声,是夷蛮戎狄中之丑类也。土无所
,直大养群畜,而
落亦可万余。人顽弱,不知斗战。忽见异人,举国便走。
如野兽。
轻工走,逐不可得。”此皆今青海东南境之
族也。(利模徒、鄂,地皆无考。《宋书》云:吐谷浑之地,自甘松及洮
西南极白兰,则白兰当在今松潘县西北四川、青海界上。白兰山盖即其所居之地,则可兰当在青海东南境;乙弗勿敌当在青海北境,南山之南。屈海不易实指。丁谦《魏书·外国传考证》以玉门县东北
海
当之,恐非。玉门乃西域商胡往来孔
,居其地者,断不至不识五谷也。)其在川、甘界上者,有宕昌、邓至,程度稍
。《魏书·宕昌传》云:“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姓别自为
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此苞今川、甘、青海界上之地而总言之。又云:“其地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
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人二万余落。”则专指宕昌言之也。(《
经注》:羌
径宕昌城,又东南径武阶,武阶今武都县,宕昌在武都西北,即今西固县地。羌
,今白龙江也。)此一大区域中之
况,《魏书》总述之曰:“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牦
尾及羖羊
覆之。国无法令,又无徭赋。惟战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牧养牦
、羊、豕,以供其
。父
、伯叔、兄弟死,即以继母、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俗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聚,杀
、羊以祭天。”其
化之迟滞,盖全因其所居之闭
也。宕昌盖因地近仇池,故开发较早。《魏书》本传曰:“有梁懃者,(《周书》作梁勒。)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懃孙弥忽,世祖初,遣
弥黄奉表求
附。世祖嘉之,遣使拜弥忽为宕昌王,赐弥黄爵甘松侯。弥忽死,孙虎
立。”(《北史》作彪
,避唐讳。)案《世祖纪》:大平真君九年,(宋元嘉二十五年。)宕昌羌酋梁瑾慈遣使
附,并贡方
。《宋书·孝武帝纪》:大明元年,以梁瑾葱为河州刺史,宕昌王。(《梁书》本传作梁瓘怱。《南史》作梁瑾忽。)五年,以宕昌王梁唐
为河州刺史。瑾葱、瑾慈,似即弥忽;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