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论青州云:在汉之时,俗弥侈泰。织作冰执绮绣纯丽之,号为冠带衣履天
。始大公以尊贤、尚智为教,故士庶传习其风,莫不矜于功名,依于经术;阔达多智,志度舒缓。其为失也,夸奢朋党,言与行缪。齐郡,旧曰济南,(见第十二章第三节。)其俗好教饰
女,
哇之音,能使骨腾
飞,倾诡人目,俗云齐倡,本
此也。大抵数郡风俗,与古不殊。君
多务农桑,崇尚学业。其归于俭约,则颇变旧风。东莱(本胶州,见第十三章第一节。)人尤朴鲁,故特少文义。
论冀州云:信都、(旧冀州,见第十一章第四节。)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北。)河间、(旧瀛州,见第十一章第四节。)博陵、(旧定州,见第十一章第二节。)恒山、(周恒州,见第十一章第二节。)赵郡、(今河北赵县。)武安、(今河北永年县。)襄国,(见第四章第二节。)其俗颇同。人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而伤于迟重。前代称幽、冀之士钝如椎,盖取此焉。俗尚气侠,好结朋党。其相赴死生,亦
于仁义。故班《志》述其土风,悲歌慷慨;椎剽掘冢,亦自古之所患焉。前谚云:仕宦不偶遇冀
,实弊此也。魏郡,(魏相州,见第八章第二节。)邺都所在,浮巧成俗。雕刻之工,特云
妙。士女被服,咸以奢丽相尚。其
所尚习,得京、洛之风矣。语曰:魏郡、清河,天公无奈何,斯皆轻狡所致。汲郡、(今河南濬县西南。河
,旧怀州,见第十一章第三节。)得殷之故壤。考之旧说,有纣之余教;汲又卫地,习仲由之勇;故汉之官人,得以便宜从事,其多行杀戮,本以此焉。今风俗颇移,皆向于礼矣。
平、(旧建州,见第十二章第七节。)上党,(今山西
治县。)多重农桑,
尤朴直,盖少诬诈。河东、(周蒲州,见第十四章第五节。)绛郡,(今山西新绛县。)文城、(今山西吉县。)临汾、(旧晋州,见第十二章第八节。)龙泉、(今山西隰县。)西河,(今山西临汾县西。)土地沃少塉多,以是伤于俭啬。其俗刚
,亦风气然乎?大原山川重复,实一都之会。本虽后齐别都,人
殷阜,然不甚机巧。俗与上党颇同。人
劲悍,习于戎
。离石、(见第三章第四节。)雁门、(今山西代县。)
邑、(旧朔州,见第十一章第二节。)定襄、(今山西平鲁县西北。)楼烦、(今山西静乐县。)涿郡、(今河北涿县。)上谷、(今河北易县。)渔
、(今河北蓟县。)北平、(今河北卢龙县。)安乐、(今河北密云县东北。)辽西,(旧营州,见第十一章第四节。)皆连接边郡,习尚与大原同。故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云。然涿郡、大原,自前代以来,皆多文雅之士,虽俱曰边郡,风教不为比也。
论兖州云:东郡、(见第十二章第三节。)东平、(见第三章第三节。)济北、(旧济州,治碻磝,见第十二章第九节。)武、(今河北大名县东。)平原(今山东陵县。)等郡,兼得邹、鲁、齐、卫之
。旧传大公、康叔之教,亦有周、孔遗风。其人多好尚儒学,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
章第六节。)弘农,(见第十六章第六节。)本与三辅同俗。自汉发
、蜀之人定三秦,迁
之渠帅七姓,居于商、洛之地,由是风俗不改其壤,其人自
来者,风俗犹同
郡。(见第三章第六节。)淅
、(见第十六章第六节。)淯
,(见第十六章第六节。)亦颇同其俗云。(参看第十六章第六节。)
论徐州曰:其在列国,则楚、宋及鲁之。考其旧俗,人颇劲悍轻剽;其士
则挟任节气,好尚宾游;此盖楚之风焉。(案此指彭城言。)大抵徐、兖同俗,故其余诸郡,皆得齐、鲁之所尚,莫不贱商贾,务稼穑,尊儒慕学,得洙、泗之俗焉。
论扬州云:江都、(旧广陵,见第三章第九节。)弋、(今河南光山县。)淮南、(见第十四章第四节。)钟离、(见第八章第四节。)蕲
、(今湖北薪
县西北。)同安、(今安徽潜山县。)庐江、(今安徽合
县。)历
,(见第三章第九节。)人
并躁劲,风气果决。包藏祸害,视死如归,战而贵诈,此则其旧风也。自平陈之后,其俗颇变,尚淳质,好俭约,丧纪婚姻,率渐于礼,其俗之敝者,稍愈于古焉。丹
旧京所在,人
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
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故俗颇相类。京
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其人本并习战,号为天
兵。俗以五月五日为斗力之戏,各料
弱相敌,事类讲武。宣城、(见第三章第九节。)毗陵、(今江苏武
县。)吴郡、(见第三章第九节。)会稽、(见第三章第九节。)余杭、(今浙江杭县西。)东
,(见第五章第六节。)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