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
。”恪因
谢。权曰:“
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
之外厩,今有恩诏,
必至也,安敢不谢?”(魏晋、南北朝使人,每好以
争胜,实为无礼之尤。魏孝文使卢昶、王清石聘于齐,谓清石曰:“凡使人以和为贵,勿迭相矜,见于辞
,失将命之
。”其所见,反
于中国君若臣之上也,亦可愧矣。)《蜀志·周群传》:蜀郡张裕,先主与刘璋会涪时,为璋从事,侍坐。其人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县,特多
姓。东西南北,皆诸
也。涿令称曰:诸
绕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党潞
,迁为涿令。涿令者去官还家。时人与书,
署潞则失涿,
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无须,故裕以此及之。先主尝衔其不逊,后遂以事诛之。此即葛洪所云好相嘲谑,
辞鄙黩之俗也。《魏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曰:大祖为人,佻易无威重。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
言诵,尽无所隐。及
悦大笑,至以
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此即洪所谓狐蹲
饮,争
竞割者也。又引孙盛《异同杂语》云:大祖尝私
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
,逾垣而
。此即洪所云犯门折关,逾垝穿隙,有似抄劫者也。《蜀志·庞统传》注引《襄
记》云:司
德
尝造庞德公,直其渡沔,德
径
其室,呼德公妻
,使速作黍。“徐元直向云:有客当来就我与庞公谭”。其妻
皆罗列,拜于堂
,奔走供设。须臾,德公还,直
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此即洪所谓
门呼
,
室视妻者也。有一起于正始之年者乎?即谓起于东京季世,亦非其
,此特吾曹之所知极于此耳。同一事也,誉之者则以为名士风
,疾之者则曰“左衽之所为”,“羌、胡猾夏先著之妖怪”,(《抱朴
·刺骄篇》。)不博考诸家之记载,验以今日之人
,亦安往而能知史事之真哉?
六朝风俗之敝如此,顾论世之士,犹有称之者,谓其尊严家讳,矜尚门地,慎重婚姻,区别
品,主持清议,皆非后世所能及也。(清杨绳武之论,《日知录·正始》条《集释》引之。)矜尚门地,慎重婚姻,区别
品,其不足取,读前所述,已可见之。清议之不足尚,当于述选举之时明之。尊严家讳,为时人所谓守礼之一端。六朝士夫,好讲礼学,亦多能宝其刍狗,其人率多以此自矜,其实乃极可笑。夫礼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为人生之轨范耳。既为人生之轨范,则修之必因乎俗。《秦汉史》第五章第二节,已
明之。在晋世,亦惟葛洪,
明此义,《抱朴
·省烦》之篇,实名论也。(其言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弥纶人理,诚为曲备,然冠婚饮
,何烦碎之甚邪?人
虽以有礼为贵,但当足叙等威而表
敬,何在乎升降揖让之繁重,跽拜俯伏之无已邪?往者天
乂安,四方无事,好古官
,时或修之。至乃讲试累月,督以楚挞,昼夜修习,废寝与
。经时学之,一日试之,执卷从事,案文举动,黜谪之罚,又在其间,犹有过误,不得其意,而
以为生民之常事,至难行也。此墨
所谓累世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究其事者也。古人询于刍荛,博采童谣,狂夫之言,犹在择焉,墨
之论,不能废也。但其张刑网,开涂径,浃人事,备王
,不能曲述耳。至于讥葬厚,刺礼烦,未可弃也。自建安之后,魏之文、武,送终之制,务在俭薄,此则墨
之
,有可行矣。予以为丧
既平,朝野无为,王者所制,自今作古。可命
学洽闻之士,才任损益,免于居愚者,使删定三礼。割弃不要,次其源
,总合其事,类集以相从。其烦重游说,辞异而理同者,存之不可常行,除之无所伤损,卒可断约,勿令沉隐,复有凝滞。其吉凶
用之
,俎豆觚觯之属,衣冠车服之制,旗章采
之
,
室尊卑之品,朝飨宾主之仪,祭奠殡葬之变,郊祀禘祫之法,社稷山川之礼,皆可减省,务令俭约。夫约则易从,俭则用少;易从则不烦,用少则费薄;不烦则莅事者无过矣,费薄则调求者无苛矣。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条牒各别,易案用今。五礼混扰,杂饰纷错,枝分叶散,重
互见,更相贯涉。曲儒寻案,犹多所滞。驳难渐广,异同无已。殊理兼说,岁增月
。自非至
,莫不惑闷。治之勤苦,妨费日月,废弃他业。
致章句,多于本书。今若次比、删削,息学者万倍之役,弥诸儒争讼之烦,将来达者观之,当
于今之视周矣。此亦改烧石、去血
之比也。)顾其时朝廷之所修,(晋、南北朝之世,修礼之盛业,当推梁世之五礼。其事起于齐之永明三年,至梁普通五年乃成。六年,徐勉表上之。见《梁书勉》及《司
褧》、《儒林·贺玚》、《
士·何胤传》。礼论先有八百卷,何承天删并为三百卷,见《南史·承天传》。)士夫之所守,率多违人
而不可行。(《颜氏家训·风
篇》云:“江左朝臣,
孙初释服,朝见二
,皆当泣涕,二
为之改容。颇有肤
充泽无哀
者,梁武薄其为人,多被抑退。”又云:“江南饯送,
泣言离。有王
侯,梁武帝弟,
为东郡,与武帝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心恻怆。’数行泪
。侯遂密云,赧然而
。坐此被责,飘飖舟渚,一百许日,卒不得去。”又云:“江南凡遭重丧,若相知者同在城邑,三日不吊,则绝之,除丧虽相遇,则避之,怨其不己悯也。有故及
遥者,致书可也,无书亦如之。”此等既非人
,于事自亦多碍,不可行也。)即以避讳论:闻名心瞿之实不存焉,而以是自矜其知礼,其事已极无谓。乃度责罚之不加,则恣睢而废事;(《颜氏家训·风
篇》云:“《礼》云: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有所
,恻怆心
,若在从容平常之地,幸须申其
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伯叔、兄弟,酷类先人,可得终
断,与之绝邪?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盖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梁世谢举,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臧逢世,臧严之
也。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凑,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
涕,不省取记。多废公事,
怨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