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瘗埋,盖为魏氏之故事,然此等循例之文诰,亦多成文而已。)疾疫之际,(《宋书·文帝纪》:元嘉四年五月,京师疾疫。遣使存问,给医药。死者若无家属,赐以棺
。《孝武帝纪》:大明元年四月,京邑疾疫。遣使
行,赐给医药。死而无收敛者,官为敛埋。四年四月,诏都邑节气未调,疠疫犹众,其死亡者,随宜恤赡。《梁书·止足传》:顾宪之,齐
帝即位,除衡
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大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旁。宪之
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
公禄,使纲纪营护之。此良吏之真能从事掩埋者也。)贫弱无依之徒,《宋书·孝武帝纪》:大明二年二月,诏曰:政
未著,俗弊尚
。豪侈兼并,贫弱困窘。存阙衣裳,殁无敛槥。朕甚伤之。其明敕守宰,勤加存恤。赙赠之科,速为条品。)以及犯法
陷牢狱者,(《魏书·
祖纪》:延兴三年九月,诏自今京师及天
之囚,罪未分判,在狱致死,无近亲者,公给衣衾、棺椟,葬埋之,不得暴
。)或死而未葬,(《齐书·
帝纪》:建元元年六月,诏曰:宋末频年戎寇,兼灾疾凋损,或枯骸不收,毁榇莫掩,宜速宣
,埋藏营恤。若标题犹存,姓氏可识,可即运载,致还本乡。有司奏遣外监典事四人周行,离门外三十里为限。其余班
州郡。无棺
标题者,属所以台钱供市。
此诏所该,可谓甚广。)或葬而见发者,(《齐书·明帝纪》:建武二年正月,诏京师二县,有毁发坟陇,随宜修理。)咸蒙特
明诏,或则遣使分行,(《周书·明帝纪》:二年六月,遣使分行州郡,理囚徒,察风俗,掩骼埋胔。
其时奉使,以此为诏条者甚多。《北齐书·循吏传》:宋世良为殿中侍御史,诣河北括
,还见汲郡城旁多骸骨,移书州郡,令悉收瘗,则不奉诏条者,亦或以便宜行之矣。)甚有人主亲见,驻跸掩埋者。(《魏书·
祖纪》:大和十九年八月,幸西
,路见坏冢
棺,驻辇殣之。)其于士卒,尤多致恩意。(《晋书·姚兴载记》:兴
令:士卒战亡者,守宰所在埋藏之。求其所亲,为之立后。《南史·梁武帝纪》:中兴二年正月,辛卯,令义师临陈致命,疾病死亡,并加葬敛,收恤遗孤。《陈书·世祖纪》:天嘉五年十二月,讨陈宝应将士死王事,并给棺槥,送还本乡,并复其家。《宣帝纪》:大建二年三月,诏讨周迪、华晈已来,兵
之所,有死亡者,并命收敛。并给棺槥,送还本乡。《魏书·裴骏传》:
宣,世宗时上言:“自迁都已来,凡战陈之
,及军罢兵还之
,所有骸骼无人覆藏者,请悉令州郡、戍逻,检行埋掩。并符
兵之乡,其家有死于戎役者,使皆招魂复魄,祔祭先灵。复其年租调。
被伤痍者,免其兵役。”朝廷从之。案此等政令,皆有要结之意,非尽
于仁心也。)然暴骨榛莽之象,卒仍随
可见,病源自别有在,夫岂小惠所能拯乎?
殉葬之风,中国久绝,而代北则犹有之。《魏书·叔孙建传》:俊卒,大宗命其妻桓氏曰:“夫生既共荣,殁宜同
,能殉葬者可任意。”桓氏乃缢而死。遂合葬焉。《王洛儿传》:洛儿卒,大宗鸩其妻周氏,与合葬。亦可谓野蛮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