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咪咕公版·两晋南北朝史
  4. 第七节 刑法

第七节 刑法(3/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姓复仇者,审法令有跋,不足以尽得罪人,故任其自得捕戮;且不以国家之名分制一人也。”说虽亦有偏蔽,要自有其颠扑不破之理,非夫人之所能言、所敢言也。)要之,当时南北法律之不同,自为法家一重公案也。

刑法:陈群等定魏律,依古义制为五刑。其死刑有三,髡刑有四,完刑、作刑各三,赎刑十一,罚金六,杂抵罪七。凡三十七名,以为律首。又改《贼律》,但以言语及犯宗庙、园陵谓之大逆无要斩,家属从坐,不及祖父母孙。至于谋反大逆,临时捕之,或污潴,或枭葅,夷其三族,不在律令。梁制,刑为十五等。弃市已上为死罪。大罪枭其首,其次弃市。刑二岁已上为耐罪,言各随技能而任使之也。有髡钳五岁刑,笞二百,收赎绢男六十匹。又有四岁刑,男四十八匹。又有三岁刑,男三十六匹。又有二岁刑,男二十四匹。罚金一两已上为赎罪。赎死者金二斤,男十六匹。赎髡钳五岁刑笞二百者金一斤十二两,男十四匹。赎四岁刑者金一斤八两,男十二匹。赎三岁刑者金一斤四两,男十匹。赎二岁刑者金一斤,男八匹。罚金十二两者男六匹,罚金八两者男四匹,罚金四两者男二匹。罚金二两者男一匹。罚金一两者男二丈。女各半之。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以赎论,故为此十五等之差。又制九等之差:有一岁刑,半岁刑,百日刑,鞭杖二百,鞭杖一百,鞭杖五十,鞭杖三十,鞭杖二十,鞭杖一十。有八等之差:一曰免官加杖督一百,二曰免官,三曰夺劳百日、杖督一百,四曰杖督一百,五曰杖督五十,六曰杖督三十,七曰杖督二十,八曰杖督一十。天监三年,八月,建康女任提女坐诱当死,其景慈对鞫,辞云母实行此。法官虞僧虬启称:景慈陷亲极刑,伤和损俗,宜加罪辟。诏州。至是复有徒之罪。其年十月,除赎罪之科。十一年十月复开。北齐刑名五:一曰死,重者之,其次枭首,并陈尸三日。无市者列于乡亭显。其次斩刑,殊首。其次绞刑,死而不殊。凡四等。二曰刑。谓论犯可死,原可降。鞭笞各一百,髡之,投于边裔,以为兵卒。未有里之差。其不合远者,男途,女舂,并六年。三曰刑罪,即耐罪也。有五岁、四岁、三岁、二岁、一岁之差,凡五等。各加鞭一百。其五岁者又加笞八十,四岁者六十,三岁者四十,二岁者二十。一岁者无笞。并锁输左校而不髡。无保者钳之。妇人舂及掖织。四曰鞭。有一百、八十、六十、五十、四十之差,凡五等。五曰杖,有三十、二十、十之差,凡三等。大凡为十五等。(《通鉴》系陈文帝天嘉五年《注》曰:“死四等,一等,刑五等,鞭五等,杖三等,通十八等。今曰凡十五等,《通鉴》依《五代志》大凡为十五等之文也。”)当加者上就次,当减者就次。赎罪旧以金,皆代以中绢。死一百匹,九十二匹,刑五岁七十八匹,四岁六十四匹,三岁五十匹,二岁三十六匹。各通鞭笞论。一岁无笞,则通鞭二十四匹。鞭杖每十赎绢一匹,至鞭百则绢十匹。无绢之乡,皆准绢收钱。自赎笞十已上至死,又为十五等之差。当加减次如正决。周制:一曰杖刑五,自十至五十。二曰鞭刑五,自六十至于百。三曰徒刑五,徒一年者鞭六十,笞十。徒二年者鞭七十,笞二十。徒三年者鞭八十,笞三十。徒四年者鞭九十,笞四十。徒五年者鞭一百,笞五十。四曰刑五。卫服去皇畿二千五百里者,鞭一百,笞六十。要服去皇畿三千里者,鞭一百,笞七十。荒服去皇畿三千五百里者,鞭一百,笞八十。镇服去皇畿四千里者,鞭一百,笞九十。蕃服去皇畿四千五百里者,鞭一百,笞一百。五曰死刑五,一曰磬,二曰绞,三曰斩,四曰枭,五曰裂。五刑之属各有五,合二十五等。其赎:杖刑五,金一两至五两。赎鞭刑五,金六两至十两。赎徒刑五,一年金十二两,二年十五两,三年一斤二两,四年一斤五两,五年一斤八两。赎刑一斤十二两。俱役六年,不以远近为差等。赎死罪金二斤。仲统言刑之废,轻重无品,已见《秦汉史》第十八章第七节。晋世葛洪论此,意亦相同。(见《抱朴·周刑》篇。)刑法之得衷,实由以徒备五刑,其制大成于隋,启之实自南北朝之世也。

【1】【2】【3】【4】【5】【6】【7】【8】【9】【1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