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炮火1906
  4.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东线危局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东线危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尔夫等人打了布尔什维克的旗帜之后,声势更加的浩大。

北洋舰队的潜艇同时参加了演练,让日本驻扎在旅大的小型舰船人员无比的担心。

随着德国加大了对潜艇的使用力度,故而潜艇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

尔夫领导的起义军得到了中国秘密提供的大批军火装备,地方军队哪里是对手。

起义的人群越来越多,席卷了整个西西伯利亚。

连欧俄都在新西伯利亚革命形势的带动现了一步蔓延的状况。

3月底,李安生在蓝天蔚与李持国等东北军级将领的陪同,检阅了东北军区所有军队。

他们依然没有抬价,平价销售所有的资,每天依然雷打不动的从一节节的火车车厢里当地人们所需的各资。

本来战前协约国就预料到沙俄的不稳,但是战争能够转移国视线以及缓和国矛盾。

之前李持国为首喊的铁血号并没有怒李安生,相反,李安生对待这位悍将依然信有加。

在旅大的日本军队是一日三惊,几乎成为了惊弓之鸟。

这让协约国到疑虑重重,尤其是日本,李持国向来是定不移的要求中国加同盟国参与欧洲战场的号人

中国陆军正式开始实行义务征兵制,同时准备建立两千万后备役的计划,各大军区纷纷行各程度的演习。

只是,包括尼古拉二世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俄军会如此的不经打,在德军面前损失如此惨重,导致国的局势一团糟。

但是,双方均未取得决

这些日随着起义的蔓延,新西伯利亚这个大城市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价飞涨,人心不稳,而地方统治者们为了稳固统治,不让沙皇注意到他们的弱无能,开始大量的征募士兵伍,加搜刮地方,希望获得财源来壮大自卫军队。

中国潜艇的优越已经让世界各国见到,协约国也开始向中国购买潜艇以及驱逐舰、轻巡洋舰,甚至是三联装203毫米主炮重巡洋舰。

其中,北洋舰队更是演练如何突破渤海湾,南洋舰队则到南海去绕了一圈。

接着,英法等国抗议中国向德国售潜艇无效,又让协约国到了无比担忧。

可是,随着沙俄国革命形势的涨,东线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矿工们造反是最可怕的,他们都孔武有力,悍不畏死。

甚至许多在附近的矿业集团劳作的华工也加到了起义的行列,这些现象习以为常,仿佛这些华工天生就是他们的伙伴一般。

到日德兰海战时,潜艇战局已经历了诸多变迁和盛衰。在德国政府,主张行无限制潜艇战(它增大了军事效果——被击沉的舰船数量)的人和主张少冒政治风险的人之间,继续行着斗争。“不预告就击沉”的政策时而温和、时而、时而又温和。最后,德国首相莫里茨?冯?贝特曼-赫尔韦格警告说,如果潜艇战不加限制,国将会参战。能的德国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茨于3月份辞职,以示抗议。但是,即使这项经过修改变得温和的政策,也导致了重大事件:3月旬,法国客克斯号遭鱼雷袭击,使许多国人受伤,导致了对潜艇作战更一步的限制,虽然这是暂时的。

在这个时候,那些中国商人成为了最可的人儿。

萨迪鲁娃的丈夫带领着一大群的矿工也造起了反,那些当官的太不是东西了。

除了列宁等人在欧俄发动起义,联络社会革命党人,托洛茨基亲自赶到新西伯利亚帮助尔夫兄弟联络各方革命党人。

让协约国雪上加霜的是,不仅是俄国,连中国的态度都现了一些变化。

本来俄军在东线起到的作用,就仅仅是牵制,但在如此占据之,这份牵制变得无比重要。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李安生的态度,显然开始倾向于李持国一方,这个信号很危险。

伴随着贸易的成,西西伯利亚产业和城市的发展也呈现稳定的态势。在托木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人幅度从两倍到八倍不等。许多企业有外国投资支持,虽然冶金业在18世纪已形成,矿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有显著作用,但西伯利亚并没有大型制造业。到1914年,金属工业仅仅是西伯利亚产业收的8%。西伯利亚产业的扩展主要在服务业和品加工业。尽缓慢,西伯利亚的工人阶级也已现,1900—1912年间数量突飞猛,1913年城市工人阶级达 25万人。这些工人中的9000人从事原材料的,保障着首都和铁路沿线地区的制造业。

西西伯利亚的人主要是农业人,而动,很容易的就能影响到他们。

沙皇已经没有能力调派军队过来镇压,只能在乌拉尔山脉的几个要隘行防御,并且将平叛的任务给了西西伯利亚地方。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